2019年12月26日 星期四

阿茲海默症真的和皰疹病毒有關嗎?

造成阿茲海默症的原因至今不明,目前比較讓大家認可的原因是 Aβ 和 tau 堆積造成腦細胞死亡,不過是是什麼導致這兩個蛋白堆積呢?之前有個說法引起關注,就是微生物(microbe) -- 例如病毒或細菌感染 -- 引起免疫發炎反應,然後引發 Aβ 堆積,因此之前也有團隊是研究抗發炎藥物是否可減緩阿茲海默症。

舊文:抗發炎藥物似可預防阿茲海默症

讓人關注的微生物之一是皰疹病毒(herpesviruses),去年有兩篇研究顯示阿茲海默症可能是因為 HHV-6A 和 HHV-7 造成的,過世病患的腦部檢測出 HHV-6A 和 HHV-7 的基因;另外,在老鼠實驗中也發現受到 HSV-1 感染的老鼠,腦部很快就出現 Aβ 堆積,但存活率比較高,可能是因為 Aβ 降低了腦炎發生的機率。

舊文:皰疹病毒和阿茲海默症的關係

有趣的是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BCM) 這個月發表了一篇評論在 Neuron,表示他們重新分析了那篇研究(Readhead et al, Neuron 2018)後發現,雖然原論文得到的 p-value 似乎顯示 significant,但他們在試過不同參數後,並無法的到相同的結論,患者腦中皰疹病毒的 RNA 或 DNA 量和疾病並沒有太大關係。作者在這篇評論中說,他們會重新分析是因為數據本身看不出來有明顯的關聯性,但原論文分析後的 p-value 顯示有顯著差異,所以想弄清楚是怎麼回事。作者表示雖然研究很常用並且依賴 p-value 來表示相關性和重要性,但完全依賴並相信 p-value 可能會引出錯誤結論,數據分析應該要更小心。

原論文作者 Readhead et al 也對被質疑的地方做出解釋,並且表示他們並不訝異其他人分析會出現不同結果,因為每個人的分析策略不同,並且在未分析下,光看數據其實是可以看出差異的,並非完全看不出。另外,作者也建議讀者們去看他們最近發表在 bioRvix 的 preprint,雖然在之前那篇研究顯示 AD 患者腦部的病毒量比控制組高,但是量很低,於是在這篇他們換了另一種方式分析,得到同樣的結論。他們也 bioRvix 那篇增加了用 WGS 資量分析的結果,同樣顯示患者腦部的 HHV-6A 比較多。



News:

Baylor / Link between herpes virus infections, Alzheimer’s refuted (Dec 2019)


Publications:

B Readhead et al, Multiscale analysis of independent Alzheimer’s cohorts finds disruption of molecular, genetic, and clinical networks by human herpesvirus. Neuron (2018)

HH Jeong & Z Liu, Are HHV-6A and HHV-7 Really More Abundant in Alzheimer’s Disease? Neuron (2019)

B Readhead et al, Clarifying the Potential Role of Microbes in Alzheimer’s Disease. Neuron (2019)

B Readhead et al, Further evidence of increased human Herpesvirus in Alzheimer’s disease. bioRxiv (20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