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禮拜 PNAS 有一篇關於 online dating 的研究,是講說人們是怎麼挑選想交流的對象。隨著網路越來越發達,人們找對象不再限於靠親朋好友介紹,現在交友網站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多新花招,像是利用 DNA 找合適的對象*),也越來越多人是靠這些網站找到對象。線上交友通常是出現一堆大頭照加個資,然後我們從中挑選看順眼的,但是當你掃過一堆人的時候,你是怎麼決定要不要停下來多看一點或是進一步傳訊息給對方的?
密西根大學的社會學家 Elizabeth Bruch 和他的團隊從以結婚為目的的交友網站上隨機收集了 1855 在紐約的人,他們彼此之間互相交流的次數約 1.1 百萬次,然後從他們的活動中分析他們是怎麼挑選對象的,也就是怎麼決定要不要在真實世界中見面。他們把人下決定的步驟分成兩階段,先是掃過一個個的個人資料,邊掃邊立刻決定跳過還是停下來看仔細一點。第二階段則是停下來看了之後,決定要不要傳訊息給對方做進一步的交流,而從第一階段進入第二階段的決定是怎麼下的?是不停的加分後然後選最高分的做進一步交流(deal maker),還是用刪去法,把不符合自己條件的刪掉後,選擇和沒被刪掉的交流(deal breakers) ,像是生存遊戲中最後的生還者?(其實這個還滿顯而易見的吧?如果是現實生活中的人,可以靠一次次的相處慢慢加分或減分,但是網路上的人太多,只挑看得順眼的做進一步交流,反的來說就是看不對眼的就直接跳過跳過再跳過。)
然後他們發現,(其實也不太意外的結果)不管男女大多會直接跳過沒照片的人,抽菸的人也會被跳過。
另一個被刪掉的原因之一(其實也是最大的原因)又是不太意外的年齡。跟男性相比,女性會跳過比自己大很多的男性,但這又因年紀而異;53 歲的女性比 23 歲得更可能接受五歲的差距,二十幾歲的會跳過比自己大十歲以上的男性(by 10%),但是四十幾歲的女性比起看和自己同齡男性的資料,則比較會去看 55 歲以上的男性資料(by 10%),她們也會去看比自己年輕的,但不會傳訊息給對方。更不意外的是男性通常是挑和自己同年或比較年輕的女性,四十幾歲的男性對比自己年輕 30% 的女性比較有興趣,也就是自己年齡一半加七歲的女性,阿不就是二十七、八歲嘛?切~~
身高的部分,女性對於比他們高 17 公分的男性多看他們的資料幾眼(by 10x),但男性對比他們高的女性也會看,但比女性少(by 3x)。體重的部分,男性會跳過比較重的,傾向挑 BMI 比自己低的,女性則相反。
另外,有 22% 的男性被和自己很不同的女性吸引,這些是過重(mean BMI = 25)或年紀稍大的(avg = 39.2 yr),他們傾向選擇年輕和纖瘦的女性。
其他,有部分女性會傳訊息給比她們小很多的男性,有部分女性會挑比她們矮五吋的男星,有部分的男性會挑體重比他們重的女性。
感覺這些結果一點都不意外啊,別再說什麼才不是這樣,結果顯示就是「嘴上說不要,身體倒是挺誠實的」,男性就是不管幾歲都愛年輕正妹。(爆)
*註:前兩天朋友分享了一個 dating event,是關於靠味道擇偶的,看了一下活動主辦,是一家 online dating company,主打用 DNA 幫你找 best matches。
".... is an online dating service that uses a DNA test to match members who are likely to feel a real biological attraction towards each other.
Our customers collect their DNA at home by taking a cheek swab or by plucking some hairs. The sample is placed into a zip-lock bag, then registered with us online. You simply write your use ID on a pice of paper, place it in the bag with your sample and post it to us.
Once received your DNA is isolated for genetic analysis using proprietary methods. Your unique DNA Romance profile will be compared with other potential suitors to find the best matches for you."
因為頗好奇是用什麼基因配對,朋友丟了幾篇論文,看了才知道是 MHC,一般大家知道 MHC 的功能是在免疫方面,剛剛順手也孤狗了一下,才發現原來 MHC 有擇偶方面的功能,而且在二十幾年前就有這個學說了,很多研究顯示動物通常會挑和自己的 MHC 不一樣的,這是為了避免近親繁殖,而老鼠是靠味道分辨是否相似或不同。
Article:
John Bohannon, These are the top ‘deal breakers’ for online dating, according to sociologists. Science, News (2016)
Paper:
E Bruch et al, Extracting multistage screening rules from online dating activity data. PNAS (2016)
關於 MHC 和擇偶行為的可以參考這三篇 reviews:
M Milinsk, Th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Sexual Selection, and Mate Choice.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Evolution, and Systematics (2006)
C Wedekind et al, MHC-dependent mate preferences in humans. Proc Biol Sci (1995)
L Bernatchez & C Landry, MHC studies in nonmodel vertebrates: what have we learned about natural selection in 15 years? J Evo Biol (2003) doi: 10.1046/j.1420-9101.2003.00531.x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