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研究裡,學生會去壽司店點菜,然後跟服務生確認自己的點的是哪種魚,再從食物上取一點魚肉組織保存在酒精裡(95% EtOH)。餐廳是從兩個評價網站(我猜是 Yelp 和 Urbanspoon)上選的,挑了位於洛杉磯的 26 家評價不錯的壽司店,總共收集了 364 個魚樣本(fish samples)。採樣時間為 2012-2015,有的餐廳是每年都會去收集魚樣本,採樣的魚是壽司店裡最熱門的九種:albacore tuna (Thunnus alalunga), yellowfin tuna (T. albacares), bigeye tuna (T. obesus), bluefin tuna (T. thynnus, T. maccoyii, T. orientalis), red snapper (Lutjanus campechanus), yellowtail (Seriola lalandi), halibut (Hippoglossus hippoglossus, H. stenolepis), mackerel (Scomber spp., Scomberomorus spp.), and salmon (Salmo salar, Oncorhynchus spp.)。他們在 2014 年的時候也從三家大超市收集了共十六個魚片,用來和餐廳的比較。
結果發現,有 47% 的魚和當時點的不一樣,每年的錯標(mislabelling)機率都差不多,大概是 40% 到 52% 之間。除了藍鰭鮪魚(bluefin tuna)以外,每種魚在這四年中都都至少被錯標一次。紅鯛魚(red snapper)和比目魚(halibut)則是 100% 錯標,沒正確過。通常被用來代替 halibut 的是 flounder (Paralichthys spp.)。而被用來代替紅鯛的種類有好幾種,有 77% 都是用 red seabream (Pagrus spp.)。鰤魚(yellowtail)被錯標的比例也有到 93%,幾乎都是用 amberjack (Seriola quinqueradiata)來代替。錯標率最低的是鮭魚和鯖魚(mackerel),鮭魚錯標率是 13%,鯖魚只有 8%。(好啦,鮪魚和其他魚換是比較看不出來,鮭魚這種看得出來的的確是比較少,我猜鯖魚最低是因為通常都是整條烤熟的吧,好像比較少被用來當生魚片吃。)
不過鮪魚中被替換的機率也因品種而不同,藍鰭鮪魚就沒被錯標過,長鰭鮪魚(albacore tuna)也很少被替換(低於 10%),大眼鮪魚(bigeye tuna)被錯標的機率是 27%,最高的是黃鰭鮪魚(yellowfin tuna),有 78% 被錯標。黃鰭鮪魚和大眼鮪魚通常(80%)都用其他種鮪魚替代。
餐廳的平均錯標率為 45.5%,有趣的是 --- 通常如果有一年某種魚被錯標了後,之後 92% 的機會那種魚都會被錯標。(嗯,這是有意而為之的吧。)而從超市買的魚片,其錯標率為 42%。鮭魚(n=3)、長鰭鮪魚(n=2)、比目魚(halibut, n=2)和鯖魚(n=2)都沒有錯標,但是黃鰭鮪魚(n=3)、紅鯛魚(n=2)和鰤魚(n=1)則被錯標。
這篇在最後面討論的地方說美西的紅鯛全部都錯標,美東在邁阿密那區紅鯛被錯標的機率比較低(38%)。加州則是完全沒有真的紅鯛(red snapper),會出現錯標的情形可能跟 FDA 的命名規定有關,之前大西洋紅鯛(Pacific red snapper)包括了十三種 rockfish species (Sebastes spp.),後來因為模糊的命名規定,所以就出現了此類替換情形。鮪魚的話,通常餐廳只寫 tuna 的話,大多是黃鰭鮪魚和大眼鮪魚,不過這兩種魚近年因為大量捕撈的緣故,目前都低於永續量(sustainable yield),而用來替代這兩種的都是比牠們更需要被保護的魚種,因此造成很大的問題。原論文還有其他種魚的討論,有興趣的可以自己看哦。
感覺所有鮪魚都低於永續量啊,大家以後還是少吃鮪魚吧,海洋都快被人類吃光光了,之前報導者有一篇觀察員的文章,看了真讓人怵目驚心啊,有興趣的可以看這:造假.剝削.血淚漁場 - 跨國直擊台灣遠洋漁業真相。
Article:
Fish fraud in Los Angeles sushi restaurants. Science Magazine (2017)
滔滔 Ocean Says: 每五樣海鮮,就有一樣標示錯誤...
Paper:
DA Willette et al, Using DNA barcoding to track seafood mislabeling in Los Angeles restaurants. Conservation Biology (20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