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bo effects 是指吃了安慰劑後,病人以為吃的是真藥,因此覺得身體狀況有改善。但除了 placebo effects 外,還有一個相反的叫 nocebo effects,是指吃的是安慰劑,但病人覺得有出現副作用的症狀。Nocebo effects 通常會和 placebo effects 共生,當病人被告知這個要很有用,但是也有副作用的話,他吃下去後會覺得有用(placebo effects),但也會覺得有出現副作用的徵狀(nocebo effects)。會有 placebo effects 多是因為心理作用,之前有研究顯示,影響心理作用的因素之一包括廣告效應。另外藥物資訊也會影響 placebo effects,例如價格,很多人覺得越貴的藥越有效。(個人覺得有的沒的的直銷更強,像是加幣五、六千塊的鹼水機也有人買的下去,拿了新聞給他看了卻還是堅信喝鹼水能夠防癌。)
舊文:止痛藥為什麼會難產,是因為真的沒效用嗎?
這期 Science 有篇研究顯示,價格不只會影響病人對 placebo 的反應(貴的藥效果好像比較好),也會影響對 nocebo 的反應(貴的藥雖然效果好,但是副作用也比較大)。當病人被告知藥(其實是安慰劑)很貴時,就會覺得:嗯,藥真的有效,但我也強烈地感受到它的副作用。這篇研究領導人,同時也是為神經科學家 Dr. Alexandra Tinnermann 做了兩種膏藥,都是不含有效成分的安慰劑,然後把其中一包裝成比較貴的樣子,取名為 "Solestan® Creme",另一種包裝成便宜貨的樣子,命名為 "Imotadil-LeniPharma Creme",然後讓一群健康的受試者擦這兩種膏藥。他們跟受試者說這兩個膏藥是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atopic dermatitis),但是副作用是會對痛比較敏感(hyperalgesia),並且告知兩者的價格。
他們在受試者的手臂擦上其中一種膏藥,同時也擦了另一種被告知是不含有效成分的藥膏(Control),他們告訴受試者 Control 藥膏只是用來當作疼痛感覺的基線,和有效藥膏(貴的和便宜的)做比較用的。等幾分鐘讓藥膏被吸收後,在擦藥的地方用加熱器以 45C 的溫度刺激,結果擦貴的藥膏的受試者感受到痛的程度是擦便宜藥膏的兩倍,然後擦貴的藥膏的人覺得越來越痛,但是擦便宜藥膏的覺得後來變得比較不痛。他們也用 fMRI 測了大腦的影像,發現脊髓裡對痛覺敏感的區塊。擦了比較貴藥膏的人,他們的大腦的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 PFC)和接連腦部和脊髓的 periaqueductal gray (PAG) 的活躍程度升高了,而在 PFC 附近的 rACC (rostr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的活動程度則是減少了。有趣的是在其他的研究中,對安慰劑(placebo)有反應的人的 PFC 和 PAG 活躍程度也有增加,顯示脊髓參與了痛覺認知的處理過程,不管安慰劑是增加或是減少痛的感覺。在 rACC 的部分,如果更多的痛是被預期的, rACC 的活動就比較低,而隨著痛感的減少,rACC 的活動會增加。以上結果顯示了 rACC, PAC 和脊髓之間的合作關係,還有其在價格和痛覺認格知上的影響。
Articles:
Science / Pricier meds mean worse side effects, thanks to ‘nocebo’ effect (2017)
L Colloca, Nocebo effects can make you feel pain Negative expectancies derived from features of commercial drugs elicit nocebo effects. Science (2017)
Paper:
A Tinnermann et al, Interactions between brain and spinal cord mediate value effects in nocebo hyperalgesia. Science (20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