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 星期五

協和麒麟的 2030 願景,將如何帶領它重生?

說到日本的麒麟,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大概是它的麒麟啤酒,不過你知道嗎?它除了啤酒,也跨足了生物醫藥產業。

會想寫這篇是因為之前看到協和麒麟和 Kura Oncology 合作的癌症藥物,想說這個麒麟和啤酒的麒麟是同一個麒麟嗎?查了之後才發現真的是!也許你會想,啤酒和生技醫藥有什麼關係?不過,如果從啤酒是怎麼開始的想起,也是有跡可循的。要製造啤酒,首先要有好的酵母菌,酵母菌就是一個開始。

其實,麒麟並不是唯一一個從酒類跨到醫藥產業的,如果你有在做酵母菌 Yeast 2-Hybrid (Y2H),應該對 Takara 不陌生,它其實一開始是做日本清酒的。不過,跟麒麟相反,可能因為很少喝清酒的緣故,我是先認識它的 Y2H 才認識宝酒造,而且還是有天在賣酒的網站上看到 Takara,好奇之下去查了之後,才發現竟然真的是實驗用的那個 Takara 是同一個 Takara。😂

公司歷史


協和麒麟株式會社 (Kyowa Kirin Co., Ltd.) 是一家日本製藥和生物技術公司,屬於麒麟控股(キリ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旗下的公司之一。該公司致力於開發、製造、商業化和銷售創新藥物,在生物製藥領域有超過 70 年的藥物開發和生物技術創新經驗,是全球收入排名前 40 的製藥公司之一。

麒麟控股是繼承自 1885 年設立的 Japan Brewery Company (JBC),而作為現今麒麟品牌原點的是誕生於 1888 年(明治 21 年)的麒麟啤酒(キリンビール)。據說提議將商標定為「麒麟」的是三菱的莊田平五郎,由於當時從西方進口的啤酒標籤上多繪有動物圖案,因此推測是採用了東方神獸中的麒麟。

1907 年(明治 40 年),麒麟麦酒株式会社成立,繼承了 JBC 的業務。接著,1943 年設立了麒麟麥酒開設麒麟科學研究所,也就是現在的麒麟控股株式会社(キリ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麒麟中央研究所(キリン中央研究所)。

協和發酵工業株式會社(現為協和麒麟株式會社)成立於 1949 年七月,他們開始跨入生物醫藥領域應該是在 1951 年的時候,協和發酵工業株式會社(現為協和麒麟株式會社)從美國默克藥廠(Merck)獲得生產鏈黴素(Streptomycin)的技術,成為日本第一家量產鏈黴素的公司。1988 年九月,成立 GEMINI SCIENCE,也就是現在的 Kyowa Kiri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07 年時轉成控股公司,更名為麒麟控股株式会社(キリ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協和發酵配合麒麟啤酒株式會社導入控股公司制,成立 Kirin Pharma 株式會社。隔年協和発酵工業株式会社與 Kirin Pharma 株式會社(協和発酵キリン株式会社)合併,成立協和発酵キリン株式会社,也就是現在的協和麒麟株式會社。

自 1951 年後的近七十年間,協和發酵麒麟開發的產品包括有在做酵母菌的一定會知道的細胞壁溶解酵素「ザイモリエイス®5000」(Zymolyase)、腎性貧血藥物「エスポー®®」、高血壓和狭心症藥物「コニール®」、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藥物「グラン®」、過敏性疾病「アレロック®錠」、成人型 T 細胞白血病/淋巴瘤(adult T cell leukemia-lymphoma, ATLL)藥物 POTELLIGENT®(ポテリジェント)、乾蘚藥物「ルミセフ®,治療性聯遺傳低磷酸鹽佝僂症(X-linked hypophosphatemia, XLH)的 Crysvita 等等。

2019 年,麒麟控股株式會社獲得協和発酵キリン株式会社 95% 的股份,協和發酵麒麟(協和発酵キリン)改名為協和麒麟。

歷經一百多年不斷發展發酵與生物技術,現今已過展到各種酒類、飲料、醫藥以及健康科學等領域,是日本最悠久的飲品集團之一。

キリ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重要里程碑


公司的發展歷程記錄了成長軌跡,以及它的技術專長和全球化的策略佈局。從早期的抗生素生產到如今跨領域的國際藥廠,協和麒麟的每一個重要里程碑都為其現今的競爭優勢奠定了基礎。

▫️ 1951 年:協和發酵與默克(Merck)合作,在日本首次量產鏈黴素(streptomycin),這不只是公司正式跨足製藥業的起點,更是它透過引進技術解決國內公共衛生問題的早期策略。

▫️ 1988 年:協和麒麟開始與美國 LJI (La Jolla Institute for Immunology) 合作,建立了學術界與產業界之間的合作,這個持續了 35 年的產學合作促成 rocatinlimab 的開發。

▫️ 2003 年:建立 POTELLIGENT® 抗體技術平台,並在美國成立 BioWa, Inc.,奠定了協和麒麟在在抗體工程領域的突破,並開始授權該技術。

▫️ 2011 年:收購英國 ProStrakan 為其子公司,是建立歐洲市場的第一步。

▫️ 2012 年:與富士軟片公司(FUJI FILM)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協和キリン富士フイルムバイオロジクス株式会社(FUJIFILM KYOWA KIRIN BIOLOGICS Co., Ltd.),主要做生物相似藥的開發、製造與銷售。

▫️ 2014 年:ProStrakan 從瑞典的 Novo Nordisk Foundation 收購 Archimedes Pharma,進一步擴大歐洲市場的版圖。

▫️ 2021 年:與美國 Amgen 合作抗體藥 KHK4083/AMG 451 (rocatinlimab)。

▫️ 2024 年:收購 Orchard Therapeutics 以進入基因治療領域,與 Kura Oncology 合作開發 ziftomenib。

Story for Vision 2030


協和麒麟於 2021 年時制定了企業願景,而 2024 年 2 月發布的 Story for Vision 2030 是則為達成此願景,以及應對重大環境變化而制定的框架和實行策略。在一系列晚期開發管線中斷後,公司內部瀰漫著高度的危機感,認為若不立即行動,將沒有未來。為此,他們制定了 Story for Vision 2030,不只是想將危機化為轉機,更為未來十年設定了清晰的航向。

在研發轉型上,協和麒麟定了四個目標,目的在提升研發效率與創新能力。

1. 專注於目標治療領域 (Focus on target therapeutic areas):將約 70% 的研究資源集中在他們具備競爭優勢的特定疾病領域,這些領域也是主要藥廠較少涉足的市場。

2. 治療模式轉型 (Modality shift):策略性地減少公司內部的小分子藥物相關研究,轉而擴大對先進抗體技術、基因與細胞療法 (G&CT) 及組合療法的投入。
  • 雙特異性抗體:利用其 REGULGENT™ 技術設計雙特異性抗體,包括臨床試驗中的 KK2260 和 KK2269。
  • 抗體藥物複合體 (ADCs):透過連接抗體和藥物,實現精準投藥,例如 KK2845。
  • 基因治療:透過收購 Orchard Therapeutics 獲得基因治療平台 HSC-GT,使公司具備了從研發、法規批准到上市的完整能力。

3. 轉向全球研究組織 (Transition to global research organization - GRO):將其研發架構轉型為一個整合的全球研究組織。此舉旨在促進更靈活的全球合作,優化整體藥物探索流程,並加速創新藥物的產生。
  • 組織重組(日本): 將日本的七個實驗室整併為兩個中心
    • Innovation Center:負責早期研發和創新概念的規劃。
    • Bio-Pharmaceutical Center:負責將有潛力的藥物加速推向臨床應用。
  • 全球協同:
    • 將位於美國的研發中心將轉型為 Bio-Innovation Hub,專注於開放式創新,並作為連結全球科學、技術和人脈的基地。
    • 英、美、日三地將協同推進基因與細胞治療的創新。

4. 追求卓越研究營運 (Pursuit of research operational excellence - OPEX):透過推動數位轉型 (DX)、擴大人工智慧 (AI) 應用及自動化,提升研發活動的效率與精密度。目標是建立一個讓研究人員能專注於核心工作的環境,同時靈活地與內外部合作夥伴共創價值。

Story for Vision 2030

主要核心技術


協和麒麟的主要兩個技術是由其位於紐澤西州的 BioWa 開發和獨家授權,用於加強抗體藥的 AccretaMabTM 平台,該平台包含 POTELLIGENT® 和 COMPLEGENT®,以及其 Orchard Therapeutics 的造血幹細胞技術。

POTELLIGENT® 技術


此技術是用來增加抗體的 ADCC (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反應。

抗體的褐藻醣化(fucosylation)對引起 ADCC 反應很重要,而 ADCC 被認為是抗體很重要的抗癌功能,是由抗體的 Fc 和淋巴細胞的受體 FcγRs 結合所引發的。

大多數的抗體都是用高表現 alpha1,6-fucosyltransferase 的 CHO 細胞去生產的,因此抗體高度岩藻醣化。協和麒麟的 POTELLIGENT 技術則是透過移除 CHO 細胞的 fucosyltransferase 基因來表現不受岩藻醣化的抗體,藉以增強其 Fc 和免疫細胞的 Fc 受體的親和力,以達到以下效用:
  • 活化 NK 細胞:透過 Potelligent 產生的抗體 Fc 和免疫細胞的 FcγRIIIa 的結合能力增加,因使能有效且專一的活化 NK 細胞(自然殺手細胞)。
  • 避免血漿 IgG 抑制:Potelligent 抗體和 FcγRIIIa 的高親和力可以有效避免血液中 IgG 在 ADCC 上抑制作用。

透過增強抗體的 ADCC 反應,Potelligent 抗體可以更有效地引導免疫細胞去攻擊並摧毀目標細胞,例如癌細胞。

COMPLEGENT® 技術


該技術是透過結合 IgG1 和 IgG3 (isotype chimerism)的特性來增強抗體的 CDC (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

透過該技術產生的抗體,有以下特徵:
  • 引起的 CDC 反應是 IgG1 或 IgG3 的十倍以上。
  • 仍保有 IgG1 的重要特性,包括 ADCC, PK (藥物動力學) 和 Protein A 的親和力。

協和麒麟用來治療蕈狀肉芽腫(mycosis fungoides)和 Sézary syndrome 的 Poteligeo® (mogamulizumab) 即是第一個用該技術成功上市的抗體藥,兩者皆為原發性皮膚 T 細胞淋巴瘤(cutaneous T-cell lymphoma, CTCL),Poteligeo 是針對 T 細胞上的 CCR4 (C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4),POTELLIGENT 技術可增強其殺死癌細胞的效力。

Regulgent® – 雙特異性抗體技術


Regulgent® 是一個雙特異性抗體平台,其設計出的抗體可同時與兩種不同的抗原結合,使目標更精準,例如將免疫細胞引導至腫瘤細胞附近,或同時阻斷兩個致病途徑。

目前正在進行第一期臨床試驗的 KK2260 與 KK2269 皆是利用開技術開發的抗體藥,用於治療晚期實質固態瘤(solid tumours)。

除此之外,協和麒麟開發的人類人工染色體(Human Artificial Chromosome, HAC)技術,可以生產出為完全人類抗體的老鼠模型。比起將釣出的抗體後續人源化,用人源化老鼠產生的抗體具有更高的親和力及更低的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擴展了抗體藥物的潛力與安全性。

造血幹細胞基因療法 (HSC-GT)


此技術平台是透過 2024 年收購 Orchard Therapeutics 所獲得的。其原理是從患者體內採集自體造血幹細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s),利用 lentivirus 病毒作為載體將正確的基因送進細胞內,然後再把基因修正後的細胞輸回患者體內。這些細胞一旦成功植入,就能持續產生功能正常的蛋白質,有望透過一次性給藥從根本上治療多種罕見遺傳性疾病。

利用該技術的藥物為用於治療異染性腦白質退化症(metachromatic leukodystrophy,  MLD)的 Libmeldy®/Lenmeldy™。目前開發中的還有用於治療第一型黏多醣症(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I, MPS-IH),又稱賀勒氏症(Hurler syndrome)的 OTL-203,以及用於治療第三型黏多醣症(MPS-IIIA),又稱聖菲利柏氏症A型(Sanfilippo syndrome A)的 OTL-201。

專攻領域與主要產品


協和麒麟的研發與商業資源高度集中於三個治療領域:
  1. 骨骼與礦物質 (bone & mineral)
  2. 難治性血液疾病/血液腫瘤 (intractable hematological diseases/hemato-oncology)
  3. 罕見疾病 (rare diseases)
其兩款主要產品 Crysvita® 和 Poteligeo® 是目前的營收來源,為公司未來的研發投入提供了財務基礎。

Crysvita® (burosumab)

  • 上市與核准時間:2018 年獲得 FDA 許可,並在歐洲和美國上市,2019 年在日本上市。
  • 全球覆蓋範圍:截至 2024 年,Crysvita® 已在全球 52 個國家及地區銷售。

Crysvita® 是協和麒麟和 Ultragenyx Pharmaceutical 自 2013 年開始合作開發的藥物,用來治療罕見遺傳性疾病性聯遺傳型低磷酸鹽佝僂症(X-linked hypophosphatemia, XLH)和以及腫瘤誘發軟骨症(tumor-induced osteomalacia, TIO),為針對 FGF23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 的抗體藥。FGF23 表現過量會降低腎臟對磷酸鹽(phosphate)的再吸收,造成大量磷酸鹽經由尿液排出,降低看鈣化三醇(calcitriol, 活性維他命 D3)的生產,進而降低腸胃道對磷酸鈣的吸收,導致骨質軟化。

Crysvita 可以透過抑制 FGF23 來增加從腎臟回收的磷酸鹽,進而增加血液中的維他命 D,使腸道有更多的磷酸鈣可以吸收,支持骨骼礦化(mineralization)。

市場表現:自 2018 年上市以來,Crysvita 的患者數量穩步增長,截至 2024 年 12 月底,全球約有 7,000 名患者接受治療。

營收表現:
  • 2023 年全球營收為 1524 億日圓,2024 年增長至 1966 億日圓。
  • 根據 2024 年數據,Crysvita® 的營收佔總營收(4956 億日圓)的 39.7%,是公司最重要的營收來源。

Crysvita

Poteligeo® (mogamulizumab)

  • 上市與核准時間:2012 年在日本首次上市,隨後於 2018 年獲得 FDA 許可,並在美國上市,於 2020 年在歐洲獲批上市。
  • 全球覆蓋範圍:截至 2024 年,Poteligeo® 已在全球 60 個國家及地區銷售。
Poteligeo® 是第一個用於治療罕見的皮膚 T 細胞淋巴瘤(cutaneous T-cell lymphoma, CTCL)的單株抗體,針對癌細胞表面的 CCR4,並透過其 POTELLIGENT® 技術增強它的 ADCC 反應以有效清除癌細胞。

市場表現:Poteligeo 已在日本、美國、歐洲和亞太地區上市,並持續擴大上市國家數量。2024 年,Poteligeo 的全球收入達到 399 億日元,2025 年預估收入為 4540 億日元。公司通過深化市場滲透、擴大目標受眾(包括早期皮膚受累的 CTCL 患者)以及加 強全球推廣活動來實現增長。

營收表現:
  • 2023 年全球營收為 303 億日圓,2024 年增長至 399 億日圓。
  • 根據 2024 年數據,Poteligeo® 的營收佔公司總營收(4956 億日圓)的 8.0%,是公司第二大營收來源。


Poteligeo

Libmeldy®/Lenmeldy™ (atidarsagene autotemce)

  • 上市與核准時間:2020 年以商品名 Libmeldy 獲得歐盟 EMA 許可,2024 年以商品名 Lenmeldy 年獲得 FDA 許可在美國上市。
  • 全球覆蓋範圍:已在 10 個國家/地區上市。

Lenmeldy 是透過收購 Orchard Therapeutics 獲得的基因療法,用於治療異染性腦白質退化症(metachromatic leukodystrophy,  MLD),為罕見遺傳性神經代謝疾病。MLD 常見的致病原因是其 ARSA (arylsulfatase A) 基因帶有突變,導致無法降解用來建構髓鞘(myelin)的硫脂(sulfatides)。此療法即是用 lentiviral vector 作為載體將 ARSA (arylsulfatase A) 送進患者體中取出的,帶有 CD34 的造血幹細胞,再將成功表現正常 ARSA 的細胞送回患者體內,以達到一次性治療的效果。

營收表現:
  • 2024 的全球營收為 33 億日圓。
  • 至 2025 年 Q3,累計營收為 44 億日圓,反映了在歐洲穩定的銷售以及在美國市場開始銷售所帶來的增長。
  • 公司預估 2025 財年全年營收將達到 69 億日圓,較 2024 年增長 109%。

NOURIANZ® (Istradefylline)

  • 上市與核准時間:2013 年在日本以商品名 Nouriast® 首次上市,於 2019 年獲得 FDA 許可在美國上市。
  • 全球覆蓋範圍:僅限於日本和北美。

NOURIANZ® 是用來治療神經性疾病帕金森氏症的 adenosine A2A receptor 拮抗劑,通常和標準治療藥物 levodopa/carbidopa 合併起使用。在當時的情況下,和主流針對多巴胺為主的藥物不同,該藥不是針對多巴胺。

營收表現:
  • 2023 年全球營收為 158 億日圓,2024 年微降至 157 億日圓,海外市場表現比日本市場好。
  • 根據 2024 年數據,NOURIANZ® 的營收佔公司總營收(4956 億日圓)的 3.2%。

KOMZIFTI™ (ziftomenib)

  • 上市與核准時間:2025 年獲得 FDA 許可,並在美國上市。

KOMZIFTI™ 是和 Kura Oncology 合作的口服小分子藥物,為用來治療帶有 NPM1 突變的復發性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的 menin 抑制劑,目前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獲准用於治療這種特定突變的 AML 標靶藥物。Kura 將負責美國市場,協和麒麟則負責美國以外的市場。

臨床試驗中的候選藥物


第三期臨床試驗


Rocatinlimab (KHK4083/AMG 451)


Rocatinlimab 是和 Amgen 合作開發,用於中重度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抗體藥,主要是針對 OX40 抗體,目前正在進行第三期臨床計畫。不過,目前同樣針對 OX40L 的抗體藥還有 Sanofi 的 Amlitelimab,也在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不知誰會搶得先機。

OTL-203


這是透過收購 Orchard Therapeutics 獲得的造血幹細胞(HSC)基因療法,用於治療罕見遺傳疾病第一型黏多醣症(MPS-IH)。目前正在進第三期臨床試驗(Registrational Trial),已提交 FDA 快速通關(Fast Track designations)審核,有望成為公司在基因治療領域的下一個重要產品。

第一、二期臨床試驗


目前還在第一、二期臨床治療的藥物涵蓋了抗體藥物複合體(ADC)、雙特異性抗體及基因療法等多種前沿技術。

第一、二期臨床試驗

重要合作對象


協和麒麟積極尋求外部合作,以加速藥物開發和擴大市場影響力。除了與 Kura Oncology 的合作外,公司還收購 Orchard Therapeutics,以獲取新的治療模式平台,特別是在造血幹細胞基因治療 (HSC-GT) 領域。這些合作有助於公司整合外部專業知識和技術,共同創造 改變生命的價值。

Amgen


和安進的合作於 1984 年開始,成立了 50/50 的合資企業 Kirin-Amgen,該合資企業成立的目的是進行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的研究與開發。2017 年,Amgen 決定購回協和麒麟持有的 50% 股份,使 Kirin-Amgen 成為 Amgen 旗下的全資子公司。

之後,2021 年時兩者合作開發用於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 rocatinlimab,目前正在進行全球第三期臨床試驗。安進主導在美國、歐洲及亞洲(日本除外)的開發與商業化,協和麒麟則負責日本市場。

Boehringer Ingelheim


2024 年開始自體免疫疾病方面的合作,共同開發的纖維發炎性疾病(fibro-inflammatory diseases),包括全身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bowel disease)、肺部纖維化(lung fibrosis)等等。

2025 年開始自體免疫疾病的小分子藥物開發合作,目的在擴展其免疫疾病方面的產品線,以及全球商業市場。目前還在早期開發階段,尚未公開其候選藥物。

Kura Oncology, Inc.


雙方在 2024 年開始合作開發急性白血病藥物 KOMZIFTI™ (ziftomenib),此合作的目的是加強協和麒麟在血液腫瘤學領域的產品線。

該藥於 2025 年年底獲得美國 FDA 許可,Kura Oncology 主導美國市場,協和麒麟負責美國以外的市場,雙方進行 50/50 的利潤分成。

Ultragenyx Pharmaceutical, Inc.


2013 年開始 Crysvita® 的開發到 2018 年獲得 FDA 許可並於美國上市,此合作的目的除了增加骨骼疾病領域的產品線外,還有拓展北美市場。Crysvita® 上市後的五年內,美國和加拿大市場的合作模式為 50/50 利潤分成(50/50 profit share)。2023 年四月起,協和麒麟在北美建立自己的銷售團隊,全面負責商業活動。

財務分析


▫️ 收入增長:整體營收持續增長,主要得益於北美和歐洲等地區全球產品的增長以及技術授權收益的增加,海外營收佔比達72%。協和麒麟預估 2025 年的營收會略有下降。

▫️ 核心營業利潤:雖然總營收增加,但由於研發費用大幅提高,導致核心營業利潤下降。

▫️ 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潤:該利潤下降主要由於核心營業利益下降,以及財務成本與所得稅費用增加。

▫️ 研發投入:協和麒麟持續在研發方面進行大量投資,包括產品線藥物的第三期臨床試驗,以及在 HSC-GT 療法的投資增加。

▫️ 全球化佈局:海外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較高且持續增長,顯示其在海外市場的開發頗有成效。

協和麒麟財務分析
單位:十億日元

2025 年營收趨勢與預測分析


根據公司發布的 2025 年財務預測,總營收與核心營業利益預計將出現下滑。此預測並非營運疲軟的信號,而是公司為未來進行策略性投資的直接體現。預計的核心營業利益下降,主要反映了公司為實現長期增長所做的策略性承諾:研發費用的大幅增加,主要是由 rocatinlimab 的全球第三期 ROCKET 計畫,以及新收購的、資源密集的 Orchard 基因療法管線推進等高成本後期項目所驅動。此外,技術授權相關的一次性收入波動也是影響預測的因素之一。

總結


協和麒麟是一家具有強大創新能力和全球化佈局的生物製藥公司。其穩健的財務表現、產品線以及對研發的持續投入,使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具備長期增長潛力。

  • 策略轉型清晰:Story for Vision 2030 是未來發展的核心藍圖,該策略明確引導公司從傳統製藥企業,轉向專注於罕見疾病、血液腫瘤及骨骼與礦物質領域的全球藥廠。
  • 技術平台創新:在抗體工程(如 POTELLIGENT®, Regulgent®)領域有技術除了可自用,還可授權盈利外,同時透過策略性收購佈局基因療法(HSC-GT)等尖端技術。
  • 全球戰略產品:Crysvita® 和 Poteligeo® 在全球商業化上取得了成功,成為目前主要的營收來源,使其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的研發和策略性擴張。
  • 資本配置策略:透過策略性收購和合作來強化未來產品管線,以及大規模的股票回購計畫回饋股東,顯示了管理層對公司長期價值和未來發展的信心。

總結而言,協和麒麟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淚點,其未來的成功取決於是否成功執行策略轉型,利用兩大產品產生的現金流,同時整合其高風險、高投資的基因治療領域,推出下一波有潛力的產品。

雖然個人覺得雙特異性抗體和基因療法很多人在做,競爭者很多,尤其大多基因療法還有肝毒的問題仍需解決,不過我覺得它挑的三個疾病領域是較少公司碰的,目前產品線上針對的疾病做的人也不多(除了和 Amgen 合作的異位性皮膚炎 OX40 抗體),也許這就是他們的機會吧。。



☕️ 如果你喜歡這篇內容,歡迎賞一杯咖啡。😊

合作邀約: nonproscience@gmail.com
📍 文稿:科普文、公司文、產業文等等
📍 諮詢:實驗設計、加拿大研究所、生科產業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