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 星期六

Eli Lilly: 從胰島素到減重藥物

禮來公司 (Eli Lilly and Company, LLY) 是一家全球性的製藥公司,開發並銷售多種藥物和疫苗,用於治療糖尿病、癌症和自體免疫疾病等多種醫療狀況。

禮來公司(Eli Lilly, LLY)成立於 1876 年,是一家有百年歷史的全球製藥公司,致力於開發和銷售用於各種藥物和疫苗,領域涵蓋阿茲海默症、糖尿病、癌症、代謝疾病和自體免疫疾病等等。該公司多元化的產品組合包括糖尿病藥物 Trulicity (dulaglutide)、乳癌藥物 Verzenio (abemaciclib) 和治療乾癬的 Taltz 等領先產品,以及目前熱銷的 GLP-1 受體促效劑類藥品 Mounjaro (tirzepatide) 和 Zepbound (tirzepatide)。

禮來目前的市場估值反映了投資者對其成長的信心,主要是因為他們用於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 Mounjaro 和用於減重的 Zepbound,使其在減重藥物市場佔有競爭優勢,雖然除了 Novo Nordisk 外有越來越多競爭者進入,這對未來三年維持市場份額構成了挑戰,不過他們不停的擴展減重市場外的產品線。

Eli Lilly 發展史與重要發展里程碑


禮來公司於 1876 年時由美國南北戰爭(Civil War)時的上校 Colonel Eli Lilly 成立,Eli Lilly 原本是在藥局工作的藥劑師,1861 年南北戰爭時被徵召入伍,1865 年南北戰爭結束後被升為上校,幾個月後退役,之後輾轉在幾個藥局工作,最後在 1876 年時成立自己的小型製藥廠 Eli Lilly。

早期發展與創新 (1876 年 - 1940 年代)

  • 1876 年:Colonel Eli Lilly 在與 John F. Johnston 短暫合夥後,創立了 Eli Lilly and Company 。最初的重點是生產高品質藥物,例如用於治療瘧疾的奎寧 。
  • 1880 年代:公司推出了明膠包衣藥丸和膠囊、水果味和糖衣藥丸等創新,使藥物更易於吞服。
  • 1923 年:胰島素的商業化生產。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合作,成為全球首家大規模商業化生產胰島素的公司,推出了 Iletin(豬胰島素,已停產),奠定了禮來在糖尿病治療領域的領導地位。
  • 1940 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禮來公司率先開發了大規模生產青黴素的方法,為盟軍供藥。

相關文章:胰島素 -- 讓加拿大得到諾貝爾獎的發現

戰後擴張與多元化 (1950 年代 - 1980 年代)

  • 1952 年:成為上市公司
  • 1954 年:進入動物保健市場,成立了 Elanco Products Company。
  • 1955 年:生產小兒麻痺疫苗,成為首批生產和銷售沙克疫苗(Salk vaccine)的公司之一。
  • 1961 年:開發首個癌症治療藥物。
  • 1971 年:收購 Elizabeth Arden,進入化妝品行業 (後於 1987 年售出)。
  • 1977 年:收購 IVAC 和 Cardiac Pacemakers,跨足醫療器材產業。

生物技術的興起與神經科學的突破 (1990 年代今)

  • 1982 年:禮來成為首批利用重組 DNA 技術生產人類胰島素的公司之一,推出了 Humulin® (人類胰島素),鞏固了禮來在糖尿病領域的領導地位。
  • 1986 年/1987 年:Prozac® (百憂解) 上市,這款選擇性血清回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SSRI)徹底改變了憂鬱症的治療方式,也使禮來成為神經科學領域的重要參與者。

新世紀的挑戰與轉型 (2000 年代 - 至今)

  • 2011 年:與百靈佳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結盟,共同開發糖尿病藥物,包括 Jardiance®。
  • 2014 年:收購 Novartis 動物保健業務,進一步壯大 Elanco (後於 2019 年完全分拆獨立)。
  • 2020 年:應對 COVID-19 大流行,迅速開發並分發單株抗體療法。
  • 2022 年 - 2025 年:一系列策略性收購,包括 Akouos (基因療法治療聽力損失)、DICE Therapeutics (口服免疫學藥物)、Sigilon Therapeutics (細胞療法治療糖尿病)、Versanis Bio (心血管代謝疾病)、Mablink Biosciences (抗體藥物複合體)、POINT Biopharma (放射性配體療法) 、Morphic Therapeutic (口服整合素療法) 以及 Scorpion Therapeutics 的 PI3Kα 抑制劑項目 (精準腫瘤學)。
  • 2024 年:Kisunla™ (donanemab) 在美國獲批,用於治療早期阿茲海默症。Ebglyss® (lebrikizumab) 在美國獲批用於治療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
  • 2025 年:持續收購和擴大生產能力。

藥物產品線


禮來公司擁有強大且多元化的藥物產品線,在臨床開發的各個階段都有許多有前景的候選藥物。該公司的研發工作專注於解決幾個關鍵治療領域中未被滿足的重大醫療需求。

熱銷產品

  • Mounjaro (tirzepatide):GLP-1/G1P 受體雙重促效劑,主要用於治療第二型糖尿病,是禮來最熱銷的產品之一。該藥在 2024 年創造了 115.4 億美元的銷售額,市場分析預計到 2030 年,Mounjaro 有望成為全球最暢銷的藥物,銷售額將達到 360 億美元。其強勁增長得益於其作為 GIP/GLP-1 雙重受體促效劑在血糖控制和體重減輕方面的卓越療效。
  • Zepbound (tirzepatide):和 Mounjaro 是同一個 GLP-1/G1P 受體雙重促效劑,主要用於減重外,2024 年也獲得 FDA 核准用於治療呼吸中止症(OSA)。雖然 2023 年底才獲批上市,但在 2024 年已迅速累積了 49.3 億美元的銷售額。Evaluate Pharma 預測 Zepbound 在 2030 年將成為全球第三暢銷藥物,銷售額達到 255 億美元。
  • Trulicity (dulaglutide):GLP-1 受體促效劑,用於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為禮來糖尿病產品組合中的基石。雖然面臨新產品的競爭和專利到期的壓力,但在 2024 年還是有約 71 億美元的銷售額,仍然禮來重要的營收來源。Trulicity 是禮來公司主要的糖尿病治療藥物之一,在 2023 年創造了約 71 億美元的銷售額,但其專利將於 2027 年到期,之後將面臨學名藥的競爭,可能會導致銷售額下滑。
  • Verzenio (abemaciclib):CDK4 和 CDK6 抑制劑,用於治療荷爾蒙受體陽性(HR-positive)、HER2 陰性的乳癌。2024 年的銷售額達到 53.1 億美元,並且持續保持強勁增長。
  • Jardiance (empagliflozin):為禮來與 Boehringer Ingelheim 合作開發的 SGLT2 抑制劑,用於治療第二型糖尿病,也獲批用於心臟衰竭和慢性腎臟病,2024 年的營收有 33.4 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了約 7.4%。



已送交 FDA 審核,近期可能核准/上市的藥物


  • Kisunla™ (donanemab-azbt):跟另外兩個阿茲海默症抗體藥一樣,是針對 β-amyloid (Aβ) 的單株抗體,於 2024 年七月獲得 FDA 許可用於治療早期阿茲海默症。
  • Lebrikizumab:處於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 (CRSwNP) 和過敏性鼻炎的第 3 期臨床試驗階段。
  • Tirzepatide:用於治療同時有正常收縮分率心臟衰竭(HFpEF,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和肥胖症的患者,其第三期 SUMMIT 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心臟衰竭事件顯著減少 38%,住院風險降低 56%。禮來已將 Tirzepatide 送交美國 FDA 和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審核,用於治療 HFpEF 和肥胖症。這將擴大 Tirzepatide 的適用範圍,除了現有的糖尿病和減重適應症外,加上心血管疾病領域,有望為禮來公司帶來新的市場機會。
  • Omvoh (mirikizumab):針對 IL-23 的單株抗體,2023 年獲得 FDA 許可用於治療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 ,今年一月則獲得批准用於治療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
  • EBGLYSS (Lebrikizumab):2024 年九月獲得 FDA 許可用來治療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針對 IL-13 的單株抗體,目前正在進行治療鼻竇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CRSwNP)和過敏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的第三期臨床試驗。

正在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且有潛力近期上市的藥物


  • Orforglipron:口服 GLP-1 受體促效劑,第三期臨床試驗 ACHIEVE-1 試驗結果顯示在降低血醣(A1C)和體重方面具有顯著療效,且安全性與注射型 GLP-1 類藥物一致,禮來預計在 2026 年提交其用於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 FDA 申請。作為第一個完成第三期臨床試驗的口服 GLP-1 類藥物,Orforglipron 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因為口服給藥的便利性可能吸引更多患者。
  • Remternetug:同樣是針對 β-amyloid (Aβ) 的單株抗體,目前正在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

早期階段的候選藥物


  • Lepodisiran:針對 LPA 基因的 si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 療法,目標便是降解 apo(a) mRNA,使它無法轉譯成 apo(a) 蛋白。第二期臨床試驗數據顯示高劑量的 Lepodisiran 在降低 Lp(a) 的效果可以維持 1.5 年,治療 180 天後血中的 Lp(a) 降低了 94%,一年後維持比基線(baseline)低 91%,一年半後仍比基線低 74.2%,表示該藥在心血管疾病治療上具有巨大潛力。
  • Muvalaplin:透過阻斷 apo(a)-apo B100 相互作用來抑制 Lp(a) 形成的口服小分子藥物,同時也可避免與結構類似的同源蛋白的胞漿素原(plasminogen)相互作用,阻止血栓的形成。其第二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患者在每日一劑,治療 12 週後,高劑量的 muvalaplin 最高可降低血中的 Lp(a) 濃度 85.8%,且高達 96.7% 的患者 Lp(a)濃度降到標準值以下

相關文章:Eli Lilly 的膽固醇藥物 Muvalaplin 和 Lepodisiran

即將專利到期的禮來藥物


  • Trulicity (dulaglutide):2027 年。為禮來主要的糖尿病治療藥物之一,專利到期後將面臨來學名藥的競爭,不過因為已有熱銷的 tirzepatide,整體影響應該不大。
  • Cyramza (ramucirumab):2026 年。用於治療多種癌症的單株抗體,2024 年的銷售額為 $973.3M 美元,雖然成長趨緩,相較於前一年只增長了約 2.2%,但專利到期也將影響其銷售額。
  • Taltz (ixekizumab):生物製劑數據保護(biologics data protection)至 2028 年,化合物專利(compound patent)至 2030 年。用於治療斑塊性乾癬(plaque psoriasis)和乾癬性關節炎(psoriatic arthritis)等等,針對 IL-17A 的單株抗體,是禮來在免疫領域的暢銷藥物,2024 年的銷售額為 32.6 億美元。雖然數據保護較早到期,但化合物專利會提供額外的保護期,之後將會面臨其他生物相似藥的競爭。

註:生物製劑數據保護(biologics data protection)是來自 FDA, Health Canada 或 EMA 等等,保護期為 12 年,在這段期間內,其他公司無法取得原廠藥的臨床數據來比較和支持自己生產的生物相似藥(biosimilars),因此也無法申請 FDA 許可。化合物專利則是來自 USPTO,保護期為 20 年,這在段期間內其他公司無法生產和販售該生物製劑。

Eli Lilly Diabetes Medicine

近期收購但仍在早期階段的藥物


  • STX-478:從 Scorpion Therapeutics 收購的突變選擇性 PI3Kα 抑制劑,用於治療實質固態瘤(solid tumours),目前正在進行第一期臨床試驗。
  • STC-004:來自近期收購的 SiteOne Therapeutics,將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用於非鴉片類慢性疼痛治療。
  • VERVE-102:來自近期收購的 Verve Therapeutics,目前正在進行第 1b 期臨床試驗,用於治療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Heter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HeFH)和冠狀動脈疾病。

策略性收購以強化產品線


禮來策略性地收購來擴展其產品線並增強其在關鍵治療領域的領導地位,通常是尖端的技術能力和產品線資產,這些技術和資產若由內部自行開發,往往難度較高或耗時甚鉅。併購策略主要聚焦於珍珠鏈式(string-of-pearls)收購或補強型收購(bolt-on acquisition),即收購有前景的早期至中期資產或獨特技術平台的小型創新型公司。藉由設些收購來增強禮來在腫瘤、免疫、神經科學,以及糖尿病和肥胖等核心領域,同時也拓展基因治療等高潛力的新興領域。

2025 年上半年,禮來即收購了幾家公司。

  • Scorpion Therapeutics:2025 年第一季,禮來公司完成了對 Scorpion Therapeutics 公司的 PI3Kα 抑制劑項目 STX-478 的收購。此收購的目的是擴大禮來的腫瘤學領域,STX-478 是一款口服、具有差異化且可能成為 “best-in-class” 的選擇性 PI3Kα 抑制劑。PI3Kα 突變造成癌症的常見因素之一,STX-478 有望用於治療 30-40% 的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患者,並針對癌細胞而非健康細胞。此交易總金額最高可達 25 億美元,包括預付款和後續的里程碑付款。作為交易的一部分,Scorpion 將分拆成立一家新公司,禮來公司將持有該新公司的少數股權。
  • SiteOne Therapeutics:禮來將以最高 1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SiteOne Therapeutics,此次收購的主要目標是藥物 STC-004,這是一款透過抑制 Nav1.8 鈉離子通道來發揮作用的非鴉片類止痛藥,該藥物即將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該收購透過擴展到非成癮性止痛藥市場,使其產線在肥胖和糖尿病藥物外更加多元。不過,這也和 Vertex Pharma 形成直接競爭,因為該公司同樣針對 Nav1.8 的非鴉片類止痛藥 Journavx 今年才獲得 FDA 許可。
  • Verve Therapeutics:禮來將收購專攻心血管疾病的基因編輯公司 Verve Therapeutics,顯示該公司仍看好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醫療。交易總額最高可達 13 億美元,其中包括約 10 億美元的預付現金(每股 10.5 美元),以及一項價值每股 3 美元的有價值權利(contingent value right, CVR)。除此之外,還有其鹼基編輯(base editing)療法 VERVE-102,旨在透過一次性治療永久性降低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 PCSK9,以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兩家公司先前已有授權協議,禮來擁有 VERVE-102 將於本年底到期的選擇加入權(opt-in right),此次收購被視為比重新協商協議更具戰略意義的舉動。

這些收購行動突顯了禮來公司致力於透過引進外部創新來強化其內部研發能力,並在競爭激烈的製藥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的策略。

近期財務表現


禮來公司近年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財務成果,這得益於其主要增長產品的強勁銷售和有利的產品組合。

相較於前一年,該公司 2024 年的總營收增長 32%,達到 450.4 億美元,主要歸功於 Mounjaro 的卓越表現,其銷售額達到 115.4 億美元,Zepbound 銷售額為 49.3 億美元,Verzenio 銷售額為 53.1 億美元。淨利潤大幅增長 102%,達到 105.9 億美元,稀釋後每股盈餘升至 11.71 美元。由於有利的產品組合和較高的價格,該公司的毛利率也從 2023 年的 79.2% 提高到 81.3%。

Eli Lilly 糖尿病藥物銷售額

值得注意的是,Mounjaro 在 2024 年第四季度的銷售額達到 35.3 億美元,反映出市場上強烈的需求和供應增加,Zepbound 也為第四季度營收貢獻了 19 億美元的銷售額。該公司 2024 年第四季度毛利率佔營收的百分比達到 82.2%,主要歸功於有利的產品組合。

禮來公司強列的增長動能持續到 2025 年,第一季的全球營收達到 127.3 億美元,較 2024 年同期增長 45%。Mounjaro 和 Zepbound 仍是主要的增長引擎,其中 Mounjaro 在 2025 年第一季的銷售額為 38.4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112.7%,Zepbound 的銷售額為 23.1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346.8%。2025 年第一季的報告淨利潤為 27.6 億美元,增長 23%,報告每股盈餘為 3.06 美元,增長 23%。

Eli Lilly 2024 Revenue

毛利潤增長 48% 至 105.0 億美元,毛利率佔營收百分比為 82.5%,提高了 1.6 個百分點,主要受惠於生產成本改善及有利的產品組合。研發費用增長 8% 至 27.3 億美元,佔營收的 21.5%,主要用於持續投資早期及晚期產品組合。行銷、銷售和管理費用增長 26% 至 24.7 億美元,主要由於支持現有及未來產品上市的推廣活動。

Mounjaro 和 Zepbound 的顯著增長可歸因於:

  • 需求增加:這些藥物在治療第 2 型糖尿病和肥胖症方面已顯示出顯著療效,引發患者和醫療提供者強烈的需求。
  • 應對肥胖流行病:隨著肥胖人口越來越多,Mounjaro 和 Zepbound 的使用可能會越來越普及,導致需求大增,雖然競品也越來越多,但仍然是個很大的市場。

這些因素,加上禮來公司強勁的財務狀況和有效的業務策略,預示著該公司持續財務成功的積極前景。

主要競品


肥胖症


Novo Nordisk 的 semaglutide 為主要勁品。不過最近的臨床試驗數據顯示 Zepbound (tirzepatide) 在肥胖成人中的減重效果優於 Wegovy (semaglutide)。

  • Semaglutide (Wegovy®, Novo Nordisk):糖尿病和肥胖症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諾和諾德已有一款口服的 Rybelsus (semaglutide),且已獲准用於治療糖尿病,並處於治療肥胖症和阿茲海默症的第三期臨床試驗階段。

癌症


STX-478 不同的點在於它只針對特定的 PI3Kα 突變,也就是說可以提供更精準的治療。除此之外,臨床試驗結果顯示 STX-478 可避免其他非選擇性 PI3K 抑制劑常見的代謝毒性,例如高血糖和黏膜炎。另外,因為 STX-478 的半衰期較長,所以如果可以每日一劑,且不用搭配其他注射型藥物,就比 PIQRAY 好了。

  • Alpelisib (PIQRAY®, Novartis):主要針對 HR+, HER2-, PIK3CA 突變的 PI3Kα 抑制劑,但是它也會抑制沒突變的 PI3Kα,而且雖然是是每日一劑的口服藥,但要配合每月一劑的 fulvestrant 藥物注射。

高膽固醇


同樣是針對 Lp(a) 的 siRNA 療法有 Olpasiran 和 Zerlasiran,不過目前看起來 Lepodisiran 較好的點在於它至少可以維持 1.5 年的效用。抗體藥 Repatha 和 PRALUENT、Merck 的環狀胜肽,以及 siRNA 療法 LEQVIO 都是針對 PCSK9,應該對禮來的 Lepodisiran 和 Muvalaplin 影響不大,說不定可以配合使用。

  • Olpasiran (Amgen):針對 Lp(a) 的 siRNA 治療,在第二期臨床試驗中,患者每 12 個禮拜接受一劑 Olpasiran,治療 36 個禮拜後,患者血中的 Lp(a) 降低至少 95%。
  • Zerlasiran (Silence Therapeutics):也是針對 Lp(a) 的 siRNA 治療,在第二期臨床試驗中,一劑量不同,患者每 16 週接受 3 劑或每 24 週接受兩劑 Zerlasiran,在治療 36 個禮拜後,血中的 Lp(a) 可降低超過 80%。
  • LEQVIO® (inclisiran, Novartis):針對 PCSK9 的 siRNA 療法,每半年一劑,這個頻率還可以。
  • PCSK9 抗體藥:Repatha® (evolocumab, Amgen) 和 PRALUENT® (alirocumab, Regeneron) 都是注射型的 PCSK9 抑制劑,根據情況每兩週一劑或每月一劑。
  • MK0616 (enlicitide decanoate, Merck):每日一劑的口服 PCSK9 環狀胜肽(macrocyclic peptide)類抑制劑,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遺傳性高膽固醇症(HeFH)患者在治療 24 週後,血中的壞膽固醇顯著降低,而一般的高膽固醇患者在服用了八週後,血中的血中的壞膽固醇也顯著降低。雖然是每日一劑,但口服藥就是比注射抗體藥方便。

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藥物


市面上的競品滿多的,不過同樣是針對 IL-13 的有 Sanofi/Regeneron 的 Dupixent® (dupilumab) 和 LEO Pharma 的 Adbry® (tralokinumab),兩者都是需要每兩週注射一次的抗體藥。不過,EBGLYSS 也是需兩週施打一次的抗體藥,感覺沒什麼競爭力。相較之下,患者可能會比較偏好口服的小分子藥物或是藥膏。

禮來也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口服藥,它和 Incyte 合作的 Olumiant® (Baricitinib) 是 JAK1/JAK2 抑制劑,這兩年的銷售額約 $957M,相較於 2023 年增加了 3.8%,比輝瑞 2024 年的 Cibinqo 銷售額($215M)高了四倍多。Incyte 的另一個 JAK1/JAK2 抑制劑 Opzelura® (ruxolitinib) 為藥膏,2024 年的銷售額為 $508M,比前一年增加了 50%,是個強勁的對手。

總結


禮來公司是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全球製藥巨頭,以其在糖尿病領域的領先地位而聞名,目前的熱銷產品 Mounjaro 和 Zepbound 很可能在未來幾年主導全球藥物市場。禮來強勁的營收增長(2024 年總營收增長 32%,淨利潤增長 102%)和大規模的製造產能擴張,都體現了其對這些核心領域的投入。儘管面臨 Trulicity 等藥物專利到期的挑戰,禮來正透過積極的補強型策略性收購(如強化腫瘤學、疼痛管理、免疫學及基因編輯領域),以及推進 Orforglipron (口服 GLP-1) 和 Lepodisiran (降低膽固醇) 等高潛力新藥的研發,來多元化其產品線並確保長期增長動能。透過這些策略,禮來不僅鞏固了其在藥物創新方面的領導地位,也為未來持續的強勁表現奠定了堅實基礎。

不負責任觀點


個人認為收購 SiteOne 是個不錯的策略,看看美加路上一堆半折人,鴉片類藥物成癮的問題真的超誇張,真的很需要非鴉片類止痛藥,最好還要有那種解嗨的,就是吃了以後直接把受體堵住,讓這些人吃再多的芬太尼都嗨不起來。(順道一題:經過多年纏訟,Purdue Pharma 的使始康定官司最近才達成和解。)在競品方面,雖然 Vertex 用於緩解急性疼痛的 Journavx 才剛在今年三月上市,但市場仍是片藍海,因此我覺得搶佔這個潛力巨大、全新的非鴉片類止痛藥市場是必要的,而它的 STC-004 主要是用在治療慢性周邊疼痛,與 Journavx 的差異性也帶來較大的市場機會。

相關文章:2024 年的 Google Trends 在流行什麼生技、醫藥相關話題 — 美國篇

不過,Verve Therapeutics 可能是一項風險較高的投資,因為目前對基因編輯的長期影響還不確定,例如是否有不知道的 off-target。它的 VERVE-001 基本上和 VERVE-002 是一樣的東西,也是編輯 PCSK9,但使用不同的 LNP 當作運送載體,但之前因爲肝酵素升高和血小板過低而被迫中止其臨床試驗,Verve 目前認為是因為 LNP 的問題,所以 VERVE-002 就換了不同的 LNP。

除此之外,Intellia 針對遺遺傳性澱粉樣蛋白疾病(hATTR) 的基因療法 nex-z,其試驗患者也出現肝酵素升高的狀況,Sarepta 用於治療裘馨氏肌肉失養症(DMD,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的基因療法 Elevidys 在第三期臨床試驗中則出現第二例患者死亡。雖說如此,如果該基因療法成功,也會帶來較大的獲利,所謂高風險高報酬?😂

相關文章:CRISPR-Cas9 基因治療(下)-- 遺傳性澱粉樣蛋白疾病 hATTR



☕️ 如果你喜歡這篇內容,歡迎賞一杯咖啡。😊

合作邀約: nonproscience@gmail.com
📍文稿:科普文、公司文、產業文等等
📍諮詢:實驗設計、加拿大研究所、生科產業










2025年6月21日 星期六

Google Trends 2025 年五月生技、醫藥熱門相關話題

2025 年五月,加拿大和美國在 Google Trends 上生技、醫藥相關的熱門話題和搜尋關鍵字有哪些?

▋加拿大


又有一堆搜尋關鍵字是 QC Specialist Biotech,為何?

▍生技相關熱門話題


📍 Sanofi: 應該沒有人不知道 Sanofi,本月的新聞是它收購了專攻神經醫療領域的 Vigil Neuroscience,主要是為了該公司正在進行第二期臨床試驗的阿茲海默症藥物 VG-3927,和目前主流的 anti-Ab 抗體藥不同的是 VG-3927 為針對 TREM2 的小分子藥物,透過活化 TREM2 來增加神經膠細胞(microglia)的神經保護功能(neuroprotective function)。

📍 Oncolytics Biotech: 位於加拿大 Calgary 的生技公司,主攻的癌症療法為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 Pelareorep,透過靜脈注射送入體內後可使免疫細胞辨識和殺死癌細胞,也可和其他藥物或療法一起進行,包括化療、抗體藥和 CAR T 療法。目前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的是和 Roche 合作,用來治療胰臟癌(PDAC)的合併療法,為 Pelareorep 和化療藥物紫杉醇(paclitaxel)與 gemcitabine,以及針對 PD-L1 的抗體藥 atezolizumab 合用。

最近的新聞是他們在 ASCO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公布了第二期臨床試驗的新數據,患者在接受 Pelareorep 治療後的第 24 週成功在體內引誘出針對癌細胞的 T 細胞,治療一年後的存活率為 45%。



▍生技相關熱門搜尋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大多是和生技股、求職和薪水相關。😂

📍 Zymeworks: 如果有人不知道的話,這是加拿大公司,在溫哥華存活了超過 20 年了吧?最近的新聞也是在 ASCO 公佈新數據,包括它針對 HER2 的癌症藥物 Ziihera® (zanidatamab-hrii),該抗體藥是和 Jazz 以及百濟神州(BeiGene)合作開發。

📍 PharmAla Biotech: 是一家位於多倫多的生技公司,主要產品為臨床使用的 LaNeo™ MDMA 和其衍生 MDXX 相關藥物,最近的新聞是網上有人用該公司的名義違法販賣 MDMA。



▍醫藥相關熱門話題


📍 Limitless Pharma: 賣健身產品的公司,最近的新聞就是推出新的高蛋白產品。

📍 Apotex: 加拿大學名藥製藥公司,最近的新聞為在美國市場推出其治療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的烷化劑(alkylating agent)藥物 Melphalan,為注射劑型 IVRA™,這是首款獲批的液體配方。

📍 Astellas Pharma: 最近的新聞是它和輝瑞合作,用來治療轉移性賀爾蒙敏感性攝護腺癌(metastatic hormone-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的 XTANDI (enzalutamide),結合 ADT (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療法可以降低死亡風險 30%,將較於只用 ADT 治療的 53% 五年存活率,XTANDI 結合 ADT 的存活率為 66%。



▍醫藥相關熱門搜尋關鍵字


好奇估狗了一下 HDFC Bank,發現是印度銀行,最近怎麼這麼多印度相關的搜尋?
📍 MS Pharma: 是一家總部位於約旦的學名藥和生物相似藥(biosimilars)製藥公司,包括用來治療視網膜病變(Retinopathies)的 Ravegza® 為 Lucentis (ranibizumab) 生物相似藥,然後官網上寫它的生產地是日本的味之素(Ajinomoto)?!

📍 Globyz Biopharma: 業務範圍很廣,主要是做臨床相關的物流,但也有做 CDMO 相關業務。

📍 Inversago Pharma: 原為加拿大魁北克的生技公司,2023 年時被 Novo Nordisk 收購,主要是做 CB1 受體(CB1r)抑制劑,目前線上藥物包括用於治療肥胖症的小分子藥物 Monlunabant,目前正在進行第二期臨床治療。

📍 Crescendo Pharma: 位於加拿大魁北克的顧問公司,主要是協助藥局訓練和管理。



▋美國


大多數也是跟生技股和求職相關的話題和關鍵字 😂

▍生技相關熱門話題


📍 Aurion Biotech: 位於西雅圖的生技公司,主要是做眼睛疾病的細胞治療,今年一月時送出 IPO 申請,但三月時被 Alcon 買下大部分股份,之後五月因為和 Alcon 方向不同而取消 IPO。



▍生技相關熱門搜尋關鍵字


📍 BioMarin Pharma: 本來是開發罕見基因疾病的酵素替代療法(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ies),之後擴展到小分子藥物、基因治療和生物製劑等等,產品包括用來治療黏多醣儲積症(mucopolysaccharidoses, MPS)的 NAGLAZYME® (galsulfase)、治療苯酮尿症(Phenylketonuria, PKU)的 Palynziq® 和治療軟骨發育不全(achondroplasia)的 Voxzogo® (vosoritide) 等等。Voxzogo 目前也在進行次軟骨發育不全症(Hypochondroplasia)的第三期臨床試驗,該藥為 C-type naturietic peptide 的相似物,會和 NPR-B receptor 結合刺激骨頭生長。

最近的新聞是它收購 Inozyme Pharma 以擴展它的酵素替代療法,主要是針對它用來治療 ENPP1 (ectonucleotide pyrophosphatase/phosphodiesterase 1) Deficiency 的 INZ-701,目前已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ENPP1 缺失是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ENPP1 的功能是把細胞外的 ATP 降解成 AMP 和焦磷酸鹽(pyrophosphate, PPi),而焦磷酸鹽在調節骨骼和軟組織的鈣化(calcification)和礦化(mineralization)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焦磷酸鹽過低會導致廣泛性嬰兒動脈硬化(Generalized Arterial Calcification of Infancy, GACI)和低磷酸鹽佝僂症(Hypophosphatemic Rickets Type 2, ARHR2)。

📍 NC (North Carolina) Biotech Center: 美國北卡的生技中心,估狗了一下,發現它 1984 年就成立了欸。最近的相關新聞大概是 Genentech 將在北卡投資 $700M 美元設廠。

📍 Viva Biotech (維雅生物): 中國的 CDMO

📍 Amino Asylum: 目前網站已沒有在運作,好像是賣選擇性雄性素受體調節劑(Selective And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 SARMs)和胜肽類藥品,包括 GLP-1。根據社群平台 Reddit 等的討論,該公司被 FDA 突擊檢查後關閉,可能是因為它販售 SARMs。

📍 BB Biotech Aktie (BB Biotech AG): 瑞士的生技投資公司

📍 Eikon Therapeutics: 主打 Single Molecule Tracking (SMT) 技術的生技公司,SMT 是利用他們的 Oblique Line Scan (OLS) 技術追蹤蛋白在細胞內的活動,可以在一秒內同時觀察多達 100 個細胞內的上千個蛋白活動。他們開發的藥物中已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的是用來治療黑色素瘤(Melanoma)的 EIK1001,為 TLR7/8 的促效劑(agonist),同時也在進行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第二期臨床試驗。



▍醫藥相關熱門話題


有幾個跟普度製藥有關,大家還是持續關注其官司,還有就是關於 aTyr 的股價。

📍 aTyr Pharma: 之前介紹過,它的技術是用 tRNA synthetases 作為 modulator,最近的新聞就是它在 ATS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研討會中發表該公司用來治療肺類肉瘤症(Pulmonary Sarcoidosis)的 efzofitimod 在第三期臨床試驗中的相關資訊,發表完後股價上升了一倍,雖然最高也只有 USD $5.98。

📍 Medicus Pharma: 官網上沒有什麼資訊,只寫了它的業務是加速臨床進展,沒有產品或產線資訊,不過在新聞頁面上寫它用來治療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的 SKNJCT-003 已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最近的新聞是它完成 $7M 的公開募股(Public Offering)。根據估狗到的資訊,它是 SkinJect 的母公司,而 SkinJect 的主要技術是用微針貼片(microneedle array)來施打藥物進體內。



▍醫藥相關熱門搜尋關鍵字


一堆 Trump & big pharma 的搜尋 😂 不然就是問股票,例如 Lantern, UroGen 還有 Tata Steel 的股價。

還有一個搜尋是 “jake gyllenhaal pharma movie”,整句丟下去咕狗,結果出來的是 2010 年的電影 “Love & Other Drugs”,有人看過嗎?

📍 Lantern Pharma: 主攻癌症的精準治療,他們的 AI 平台為 RADR® (Response Algorithm for Drug Positioning & Rescue) 結合 AI 和數據分析,利用公開的數據和臨床試驗結果,加速藥物開發。他們目前有三個藥在臨床試驗階段,分別針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實質固態瘤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

📍 UroGen Pharma: 針對泌尿類癌症的生技公司,主打的技術為 RTGel®,特別的地方是它在低溫的時候是液體,但在體溫是膠狀,因此藥物是以低溫液體的狀態施打進目標器官,是利用凝膠(hydrogel)把藥物送進體內,進入體內後會變成膠狀,使其得以在體內維持一段時間後再通過尿液排出。目前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的有用來治療膀胱癌的 UGN-103 和治療上泌尿道泌尿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ncer, LG-UTUC)的 UGN-104。最近的新聞是它用來治療非肌肉層侵犯型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LG-IR-NMIBC)的 UGN-102 在 FDA 的會議中被否決。

📍 Recludix Pharma: 是一個針對 SH2 domain 的生技公司,適應症為發炎類疾病,包括異位性皮膚炎和類風溼性關節炎。它主打的技術是客製化設計的 DELs (DNA-encoded libraries),目前都還在研發階段,尚未進入臨床試驗,主要合作對象為 Sanofi。

📍 Tata Steel: 印度鋼鐵公司,不知為何會出現在醫藥的關鍵字裡。

📍 Liminatus Pharma: 主攻癌症的免疫療法,其抗體藥 IBA101 是針對 CD47。最近的新聞是它透過 SPEC (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上市。






☕️ 如果你喜歡這篇內容,歡迎賞一杯咖啡。😊

合作邀約: nonproscience@gmail.com
📍文稿:科普文、公司文、產業文等等
📍諮詢:實驗設計、加拿大研究所、生科產業











2025年6月1日 星期日

你看得出黑猩猩的性暗示手勢嗎?

或許大家已經知道,黑猩猩會用手勢來溝通,但有趣的是這些手勢在不同族群中有不同的意義,顯示它們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學習而來的文化行為。也因爲如此,這些手勢語言在不同黑猩猩群體中就像是人類的方言,可能隨著族群的消失而失傳。

▋ 黑猩猩手勢的多樣用途


黑猩猩在日常生活中,會出於各種目的使用手勢進行溝通:
  • 求愛:公黑猩猩可能會搖晃樹枝、用腳跟踢東西、敲擊指關節或撕咬樹葉來吸引母黑猩猩注意或暗示要愛愛。
  • 食物分享:用手勢表示要分享食物。
  • 共同旅行:母猩猩與幼猩猩共同移動時會用特定手勢。
  • 社交互動:在社交玩耍中,手勢的使用尤為頻繁。
  • 玩耍邀請:築一個遊戲小巢或嘴裡含著一片葉子,都可能是邀請同伴一起玩耍的暗示。
  • 吸引注意:象牙海岸 Bossou 的黑猩猩會透過撕葉子來吸引他猩注意
  • 使用工具:獲取食物需要使用工具時也可能使用手勢<

▋ 手勢是後天學習的證據:「方言」的存在


科學家如何判斷手勢是後天學習而非天生的呢?主要是在於其「方言」現象。如果手勢是天生的,那麼所有黑猩猩使用相同手勢時,意義應該也相同。然而,研究發現,不同地區、甚至同一地區內不同社群的黑猩猩,在使用手勢的種類和意義上都存在差異。

▋ 象牙海岸塔伊國家公園 (Taï National Park) 的發現


在象牙海岸的 Taï 國家公園,研究人員觀察到四個黑猩猩群體的 495 次求愛手勢紀錄,發現這些手勢在不同群體之間不僅形式不同,連使用的頻率與場合也有差異。

舉例來說:
  • 北部群體 (North group):公猩猩會用指關節敲擊硬物(knuckle-knock)來吸引妹子,或是嘴裡含著葉子來發出玩耍邀請。
  • 東部群體 (East group):年輕猩猩會築巢來邀請同伴玩耍。
  • 南部群體 (South group):公猩猩會把兩根樹枝彎在一起進行求偶,而年輕猩猩也會築巢玩耍。

▍性暗示手勢:黑猩猩版的「撩妹招數」


研究團隊發現有四種明確和求偶有關的手勢,雖然有些跨群體共通,但每個群體的使用習慣與偏好都不一樣:
  • 踢腳跟 (Heel-kick):用腳後跟敲擊地面或其他硬物製造聲響。這個手勢在除了東北部群體之外的所有群體都有觀察到。
  • 搖晃樹枝 (Branch shake):用力前後搖晃樹枝,是最常見的求偶手勢之一。
  • 敲指關節 (Knuckle-knock):用指關節敲硬物。這是東北群體特有的性暗示方式,13 隻公黑猩猩中有 9 隻會用這招,在牠們的求愛行為中佔了 56%。
  • 夾葉 (Leaf-clip):咬住樹葉,再用手撕成細條,製造沙沙聲響,這種手勢只在南部和東部群體中觀察到。

黑猩猩的性暗示手勢

▍一個「方言」的消失:敲指關節手勢的失傳


由於每個黑猩猩族群的手勢就像地區方言一樣有所差異,因此有可能隨著族群的變故而消失,例如東北部群體的「敲指關節求愛」。
  • 1999 年之前:這個手勢在該群體中很常見。
  • 1999 年後:由於盜獵等人類活動導致成年公黑猩猩數量銳減,使用這手勢的社交互動也跟著減少。
  • 2004 年:最後一隻成年雄性 Marius 被盜獵者殺害後,這個手勢從此消失。
  • 2016 年:雖然該群體成年的公黑猩猩數增加至 4 隻,但這種敲指關節的「方言」至今未再出現,已經消失約 20 年。

▋ 語言不是人類專屬?


因為手勢是後天習得的,不同的手勢在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意思,也因此這些手勢方言會因為族群的消逝而消失。

這些黑猩猩手勢的出現與消失,就像人類的地方語言會因為講這些語言的人消失而走向消亡,黑猩猩的手勢方言也有相同命運。

尤其在某些群體只剩下少數成員、或者缺乏學習對象時,一些手勢也會隨之失傳。這讓我們更加理解:語言、文化的傳承不只是人類的事,其他靈長類也有屬於自己的「地方文化」,而這些文化正在面臨消失的危機。



☕️ 如果你喜歡這篇內容,歡迎賞一杯咖啡。😊

合作邀約: nonproscience@gmail.com
📍 文稿:科普文、公司文、產業文等等
📍 諮詢:實驗設計、加拿大研究所、生科產業



Articles:

Male chimps ask for sex in different ‘dialects’ | Science | AAAS


Publications:

M Malherbe, HN Kpazahi, I Kone et al. Signal traditions and cultural loss in chimpanzees. Current Biology (2024) DOI: 10.1016/j.cub.2024.12.008

G Badihi, KE Graham, B Fallon et al. Dialects in leaf-clipping and other leaf-modifying gestures between neighbouring communities of East African chimpanzees. Sci Rep (2023) DOI: 10.1038/s41598-022-25814-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