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diabete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diabete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3月1日 星期六

創新細胞療法:聽搖滾樂就能調節血糖?

在減肥神藥出來之前,糖尿病患者主要是用胰島素維持,糖尿病患者主要仰賴胰島素注射治療。然而,這種傳統方法存在諸多不便,包括需要定時注射和調整劑量,以防止低血糖(hypoglycaemia)等情況發生。

近年來,多個研究團隊致力於開發更智能、更便捷的胰島素釋放系統,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優質的生活品質。

▋口服奈米胰島素膠囊


挪威北極大學(Arctic University)與澳洲雪梨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的研究團隊合作開發了口服奈米胰島素膠囊。這種創新技術利用肝臟葡萄糖苷酶(glucosidase)在血糖升高時才會活化的特性,使胰島素只在高血糖時釋放,而在血糖正常或偏低時保持不活躍狀態,以降低了低血糖的風險。

細胞治療新策略:搖滾樂與硝化甘油的奇妙應用


瑞士 ETH Zurich 大學的研究團隊則另闢蹊徑,聚焦細胞治療。他們嘗試利用搖滾樂和硝化甘油 (nitroglycerin, NTG) 等非傳統方式,精準啟動細胞釋放胰島素或 GLP-1,為糖尿病治療帶來前所未有的創新思路。

▋用搖滾樂啟動胰島素釋放


他們基因改造胰臟裡分泌胰島素的 β 細胞為 MUSIC INS 細胞,MUSIC (music-inducible cellular control)為可被音樂啟動的機關,INS 則是胰島素(insulin)。

MUSIC INS 細胞的獨特之處:

  • 聲波感應機制:現大腸桿菌的鈣離子通道 MscL (large-conductance mechanosensitive channel),MscL 對聲波有反應,因此可以透過聲音打開,讓鈣離子進入細胞內。
  • 胰島素儲存系統:細胞內表現胰島素前驅物(insulin precursor),並將其儲存在細胞囊泡中。
  • 鈣離子觸發機制:當鈣離子進入細胞後,會觸發囊泡與細胞膜融合,通過外泌作用(exocytosis)將胰島素釋放到細胞外。



最佳音樂和聲波參數


研究人員先在培養細胞中試驗,測試哪個頻率的聲波可以啟動打開離子通道,結果發現聲音在約 60 分貝(decibels, dB)和音頻約 50 赫茲(Hz)的時候,可以有效打開離子通道,而當聲音或音樂持續 3 秒以上,並暫停 5 秒以內的情況下,可以釋放出最大量的胰島素,如果暫停的間隔太長,釋出的胰島素就會較少。最後,他們測試哪種音樂可以達到 85 分貝,釋出最大量的胰島素,結果發現有低音的搖滾樂可以做到,皇后樂團的 We Will Rock You 的效果最好,可以在五分鐘內釋放出 70% 的胰島素,在十五分鐘內釋出全部,再來是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的電影配樂,古典樂和吉他的效果比較不好。

▍We Will Rock You


接著,他們把 MUSIC INS 細胞用水凝膠(hydrogel)包裹後,注射進第一型糖尿病老鼠的腹部,然後再用音樂去啟動 MUSIC INS。

他們在植入 MUSIC INS 的老鼠肚皮外面放音樂,發現放 15 分鐘 60 分貝(50 m/s2)的低音頻可以釋放出胰島素,We Will Rock You 則可以快速釋放出胰島素,調節餐後的血糖,而環境音則不會觸發胰島素的釋出。

▋硝化甘油 (NTG) 啟動 GLP-1 釋放:hNORM 系統的化學訊號


他們最近發表在 Nat Biomed Eng 的研究中則是用硝化甘油,類似搖滾細胞 MUSIC INS,他們的 hNORM (human nitric oxide-responsive transgene regulation modality) 系統是是基改 HEK 細胞。

hNORM 系統的組成:

  • 表現粒線體的的 ALDH2,把硝化甘油轉變成氧化氮(nitric oxide, NO)。
  • 表現 sGC (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負責把 GTP 轉變成 cGMP。
  • 表現 PKG1 (protein kinase G1),磷酸化和活化 CREB。
  • 表現 PCRE-driven GLP-1,CREB 被活化後會啟動 GLP-1 的表現。



貼片給藥:硝化甘油穿皮啟動 GLP-1 釋放


他們把硝化甘油加進貼片中,患者只要把貼片貼在皮膚上,硝化甘油就可以穿過皮膚,進入基改 hNORM 細胞。這些細胞表現的 ALDH2 會把硝化甘油轉化為 NO,NO 會活化 sGC,把 GTP 轉變成 cGMP。接著,cGMP 會活化 PKG1,進而活化 CREB,啟動 GLP-1 的表現,進而促使胰臟的 β-cells 分泌胰島素,調解血糖,並抑制食慾。

他們一樣用水凝膠把基改的 hNORM 細胞包裹後注射進第一型糖尿病老鼠腹部,然後在老鼠肚皮上每兩天貼一次貼片,35 天後測量體內的 GLP-1。結果:血液中的 GLP-1 有顯著增加,體重恢復正常,胰島素表現正常外,胰島素阻抗的情形也消失了,血糖也保持穩定。

不負責任感想


感覺很有趣,但是不確定是否可以一次注入很多,然後分批釋放,例如每個貼片只夠釋放 10% 的植入 hNORM,那這樣就可以好幾天才植入一次(一天三次的話,就可以三天才注射一次 hNORM 細胞),其他時間只要換貼片就好。用聲波的話,就可以定時放搖滾樂,如果不喜歡搖滾樂的可能就不適合。😂



☕️ 如果你喜歡這篇內容,歡迎賞一杯咖啡。😊

合作邀約: nonproscience@gmail.com
📍文稿:科普文、公司文、產業文等等
📍諮詢:實驗設計、加拿大研究所、生科產業



Articles:

Cells with an ear for music release insulin | ETH Zurich

A new switch for the cell therapies of the future | ETH Zurich


Publications:

H Zhao, S Xue, M Hussherr et al. Tuning of cellular insulin release by music for real-time diabetes control.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23) DOI: 10.1016/S2213-8587(23)00153-5

M Mahameed, S Xue, B Danuser et al. Nitroglycerin-responsive gene switch for the on-demand production of therapeutic proteins. Nat Biomed Eng (2025) DOI: 10.1038/s41551-025-01350-7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糖尿病藥物 metformin 有減重效果也是因為~

史丹佛大學的研究團隊之前發現,劇烈運動過後會讓人沒有食慾,原因是體內產生大量的 Lac-Phe (N-lactoyl-phenylalanine),是乳酸(lactate)和氨基酸 phenylalanine (Phe) 結合後的代謝物,會抑制你的食慾,有潛力成為新型的減肥藥物,而在他們最新的研究裡,發現用來控制血糖的糖尿病藥物 metformin 也會使體內的 Lac-Phe 增加。

相關文章:劇烈運動後為什麼會沒食慾?



在這篇研究之前,metformin 作用的機制並不清楚,但患者使用藥物後的第一年,體重會減輕 2%-3%,雖然跟減肥神藥 semaglutide 可以減到 15% 以上不能比,但是效果是可重現的。

metformin 的減重機制


由於乳酸和 Lac-Phe 之間的關係,讓他們想到 metformin 也許也是透過 Lac-Phe 而出現減重的效果,因為 metformin 之所以可以降血糖,是因為它是透過抑制 complex I 來促進葡萄糖分解,進而產生大量的乳酸。研究團隊發現肥胖老鼠在用了 metformin 之後,血液中的 Lac-Phe 上升了,而且也吃得比較少,最後在九天的實驗中體重減輕了約兩克。近一步探究,他們發現 Lac-Phe 增加的來源是是腸道裡表現 CNDP2 (cytosolic nonspecific dipeptidase 2) 的上皮細胞,CNDP2 是讓乳酸和 Phe 結合產生 Lac-Phe 的酵素,缺少 CNDP2 的老鼠,吃了 metformin 後體內 Lac-Phe 不會上升,也沒有減重效果。

他們也分析了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 metformin 前和使用 12 個禮拜後的血液,也同樣發現血液中的 Lac-Phe 在使用 metformin 後顯著增加了。另外,在一個大型的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試驗中,有使用 metformin 的患者血液中的 Lac-Phe 也比沒使用藥物的人高很多。



雖然 metformin 的減重效果沒減肥神要那麼好,但它是使用已久的口服藥,現階段或可當作另一個選擇。



Articles:

Weight loss caused by common diabetes drug tied to “anti-hunger” molecule in study | News Center | Stanford Medicine


Paper:

S Xiao, VL Li, X Lyu et al. Lac-Phe mediates the effects of metformin on food intake and body weight. Nat Metab (2024) DOI: 10.1038/s42255-024-00999-9




2023年2月3日 星期五

Evalute 2023 最賺錢前十大藥廠預測

大家覺得今年的生技產業會怎麼發展呢?最看好哪個公司或新藥呢?我自己是覺得減肥藥會賣最好。XD

根據 Evaluate Vantage 的預測,Pfizer, Merck 和 J&J 在 2023 年可能依然佔據著前三名的銷售領先地位,但是營收成長最多的公司卻可能會有所不同。Evaluate 認為今年銷售額成長最高的公司將會是 Novo Nordisk, AstraZeneca 和 Eli Lilly,估計在今年分別增加 3.5 億美元、2.5億美元、2億美元的銷售額。



糖尿病和肥胖藥物估計會是 Novo 和 Lilly 今年的主銷產品,去年市場上 Novo 的 GLP-1 藥物 Ozempic 和 Wegovy 需求很高導致供應缺貨,另有 Lilly 的競爭藥物 Trulicity 和 Mounjaro。Evaluate 預測在 2023 年這三項產品將在個別產品年度營銷成長中表現最佳的前十名內,Ozempic 預計排名第三,可能會增加 20 億美元的新銷售額,排名第四的 Mounjaro 可能會略低於 Ozempic,Wegovy 則排名第七,可能在今年再增加 15 億美元的新銷售額。



相關文章:Eli Lilly 的新型減重藥未來是否會打敗 Wegovy?

除了糖尿病藥物外,被認為將會是營收成長最高的藥物還有 Merck 針對 PD-L1 的癌症抗體藥 Keytruda (pembrolizumab),以及 Sanofi 和 Regeneron 合作研發針對 IL-4/13 的抗體藥 Dupixent (dupilumab)。Evalute 認為 Keytruda 將會是 2023 年全球銷售最好的藥物,預計會增加近 30 億美元的銷售額,達到每年約 240 億美元的總銷售額。Sanofi 和 Regeneron 的異位性皮膚炎抗體藥 Dupixent 則將帶來約 20 億美元的銷售額,預計在 2023 年超過 100 億美元的銷售額。

不過,由於近前來成長快速的公司越來越多,大藥廠的領先地位可能不再,Evalute 認為 Merck 在 2023 年的銷售額會下降。Merck 賣很好的糖尿病藥物 Januvia (sitagliptin) 和 Janumet (sitagliptin/metformin) 為 DPP-4 (dipeptidyl peptidase 4) 抑制劑,根據其 10-K 報表,這兩個藥物在美國的專利權於 2023 年到期,Viatris 的學名藥將會是其競品。Evaluate 預測 Januvia 在 2023 年的銷售額會減少 15 億美元,Janumet 也會掉超過 6 億美元。不過,最大的危機是它的新冠藥物 Lagevrio (molnupiravir),Evaluate 預測該藥將在 2023 年暴跌近 42 億美元,降至10億美元,而輝瑞的 Paxlovid 則可能成為 2023 年世界第四銷售最佳的藥物,估計銷售額約 130 億美元。

Sanofi 也將在 2023 年面臨挑戰,前兩年得 FDA 批准的兩個胰島素 biosimilars,Viatris 的 Semglee 和 Eli Lilly 的 Rezvoglar 會一起搶佔市場,在 Evaluate 的前十大藥廠名單內排名第九。

被預測 2023 年銷售成長最高的第七到十名分別為 BMS (Bristol Myers Squibb)和小野製藥針對 PD-L1 的癌症抗體藥 Opdivo (Nivolumab),Abbvie 針對 IL-23A,用來治療 Plaque psoriasis 和 Crohn's Disease 的抗體藥 Skyrizi (Risankizumab),輝瑞的抗凝血藥 Eliquis,以及 Abbvie 用來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的 JAK 抑制劑 Rinovoq。



Article:

FIERCE Pharma / Novo, AZ, Lilly will top pharma's 2023 sales growth: Evaluate











2017年1月28日 星期六

製造器官的新方法 -- 讓豬體內長出人類的器官

器官捐贈的供不應求一直是個問題,所以科學家們除了在 culture dish 上面培養器官外,也試著在動物胚胎內長人類器官,但這並不是這麼容易。Salk Institute 的發展生育學家(developmental biologist) 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 先用 CRISPR 技術製造出無法長出器官的小鼠(mouse)胚胎,之後再把正常大鼠(rat)的幹細胞(PSC, pluripotent stem cells)打入胚胎中,混合過的小鼠胚胎則植入母鼠的子宮讓牠繼續生長,生出來的小鼠體內的器官便大多數是由大鼠的細胞組成。他們試的器官有胰臟(Pdx1)、心臟(Nkx2.5)和眼(Pax6),控制這幾個器官生長的基因被 KO 後老鼠無法存活,但是植入正常大鼠的幹細胞後,長出來的胰臟、心臟和眼大多由大鼠的細胞組成,而混合鼠的生命週期跟正常老鼠一樣約是兩年。

鼠類互植器官的研究處此篇之外,這個月在 Nature 上也有一篇,是由日本東京大學做的,他們先是把大鼠(rat)的幹細胞(PSC)植入小鼠的胚胎(blastocyst),但是長出來的胰臟是小鼠胰臟的大小,因此其胰小島(pancreatic islets)不夠用來治療大鼠的糖尿病。於是,他們反其道而行,換成把小鼠的幹細胞植入缺少 Pdx1 蛋白的大鼠胚胎(Pdx-1 KO),使其能長出大鼠胰臟大小的胰臟,然後再把胰小島取出來,移植到有糖尿病的小鼠身上(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es),結果移植手術五天後,在不用抑制免疫系統(immunosuppression)的情況下,能夠成功降低老鼠血糖,並且持續了一年多。

不過,大鼠跟小鼠是相近的物種,之後 Izpisua Belmonte 他們也試了比較遠的,人類和豬的。他們把人類的 iPS cells 打入豬的胚胎中,總共做了超過兩千個人豬混合的胚胎,送入四十一隻母豬體內,之後有十八隻成功懷孕,一個月後只有 186 個胚胎長成,而且都比正常胚胎小,也發育得比較慢。人類的 iPS cells 有植入 GFP 以便於觀察其器官的發展,結果發現豬的胚胎內的確可以長出器官,但是人類細胞的比例很少,十萬個細胞中只有一個是人類的細胞。不過這至少是個進展,他們下一步準備測試豬體內的人類細胞,其基因表現是否正常。

其實我想把這篇記在這邊的原因是 Nature 的小編好嗆~ XD

前兩天看到這個新聞時,下面有人留言說標題不夠精確,有誤導之嫌。

Nature 小編:那你覺得要怎麼下標呢?

鄉民 A:stem cell swapping - the long way of making pigs into human-organ donors

Nature 小編:Ok, 雖然感覺不壞,但這個標題聽起來不像是 Breaking News,我給你 70 分吧。

鄉民 B:A new tasty treat is being made in labs?

Nature 小編:Go back to Buzzfeed!

(Buzzfeed 表示.......)





Nature 小編後來還是有虛心接受大家的建議:" On a more serious note, I will pass your comments onto the news team about the headline – it’s certainly not our intention to mislead in any way. I’m guessing the headline was attempting to be playful (like our ‘Plant biologists welcome their robot overlords’ headline a few posts back) but I do appreciate this is a more sensitive subject and perhaps should’ve been treated more carefully."



Article:

Sara Reardon, Hybrid zoo: Introducing pig–human embryos and a rat–mouse. Nature (2017)

Gretchen Vogel, Human organs grown in pigs? Not so fast. Science (2017)


Paper:

J Wu et al, Interspecies Chimerism with Mammali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Cell (2017)

T Yamaguchi et al, Interspecies organogenesis generates autologous functional islets. Nature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