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之前仿間謠傳不吃東西可以餓死癌細胞,不知道最後是人先被餓死,還是癌細胞先被餓死呢?XD
這個研究也是餓死癌細胞(這是四年前的 TED Talk),不過是靠吃東西餓死癌細胞。血管是體內運送養分和氧氣的交通工具,長多長少是受到調控的,透過釋放出 stimulators 或是 inhibitors,例如受傷可能造成傷處血管變少,這時候就會長出新血管讓它恢復到原本的狀況,血管新生的過程叫做 angiogenesis,過多或不足的血管新生都會造成疾病。
癌細胞要增生變成腫瘤需要很多養份和氧氣,於是它們會釋放出 stimulators 來刺激血管增生,好用來運送養份和氧氣給癌細胞們,於是針對這點,anti-angiogenic therapy (抗血管增生療法)被用來治療癌症,例如當 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和它的接受器(VEGF receptor)結合後會產生促使血管增生的訊號,於是就有抗體是針對 VEGF 或 VEGFR,用來阻斷下面的訊息傳遞,抑制不正常的血管增生,使癌細胞得不到養分繼續生長。
Dr. William Li 和他的團隊把抗血管增生的抑制劑塗抹在動物的腫瘤處,抑制血管新生,結果腫瘤消掉了。2004 到 2009 年間的 anti-angiogenic drug 有十二個,目前美國 NIH 網站上列的抗血管增生藥物(angiogenesis inhibitors)有十四個。不過,有時候發現癌症的時候已經太晚了,如果可以預防的話不是更好?大多數人認為預防癌症的發生的方法就是不要吃會致癌的食物,但是 Dr. Li 想的相反,他認為可以吃減少血管增生的食物,於是他們測試了有哪些食物裡的成分可以抑制不正常的血管增生,例如他們發現紫葡萄或紅酒裡的 resveratrol 可以抑制血管增生。他有列了哪些食物可以抗血管增生,有興趣的自己看。是說我覺得如果已經確診有癌症了,靠食療實在太慢,直接給 anti-angiogenic drug 比較快,食物大概就是吃一吃用來預防吧。
NIH - Angiogenesis inhibitors
ps. 不過有的癌細胞是可以在無氧的狀態下生長的,所以很難處理,記得我研究所畢業時申請的一個博士後研究就是做 tumor hypoxia,有興趣的可以孤狗 tumor hypoxia,或是看下面連結的 review papers。
Review papers:
A Albini et al, Cancer prevention by targeting angiogenesis.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2012)
V Petrova et al, The hypoxic tumour microenvironment. Oncogenesis (2018)
顯示具有 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
2018年7月14日 星期六
Omega-3 和視網膜的關係
對人體有功能的不飽和脂肪酸 omega-3 有三種,分別為植物裡的 ALA (α-linolenic acid),以及動物裡 EPA (eicosapentaenoic acid) 和 DHA (docosahexaenoic acid)。EPA 和 DHA 通常在魚裡,大家應該都知道或是聽過,尤其之前有個廣告好像是「魚肝油加蓋,保護眼睛,鞏固牙齒」的就有出現 DHA 的樣子。(咦,是否不小心洩漏的年紀?那個童星現在都是大人了吧?XD)之前有研究顯示,如果老鼠少了運送 DHA 跨過 BBB (blood-brain barrier) 進入腦部的蛋白質 Mfsd2a,就會引起嚴重的腦部和視網膜問題。
脂肪酸有不少功能,其中一個就是建構細胞膜,細胞膜的構造就是兩層尾對尾的脂肪酸(lipid bilayers),除此之外,它還參與了訊息傳遞(signalling)的功能。DHA 很容易被氧化,氧化後會產生調節訊息傳遞的物質 epoxide。epoxide 會被酵素 sEH (soluble expoide hydrolase) 降解變成 19,20-DHDP (19,20-dihydroxydocosapentaenoic acid),是視網膜裡 DHA 的主要代謝物。
之前的研究顯示,視網膜病變的要角是 VEGF (vascular emdothelial growth factor),這個蛋白質會在低氧的情況下表現,作用在血管內皮細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的接收器上(VEGF receptor),使血管變得脆弱易出血,用抑制 VEGF 的藥物可以使視網膜病變不再惡化,但並非對每個病患都有用,這表示 VEGF 可能並非唯一的致病因子。而這篇研究顯示,sEH 也參與了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 [註 1]。
註 1: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特徵有周皮細胞(pericytes)減少,無細胞微血管(acellular capillary)增生等等。)
DHA --> epoxide --> 19,20-DHDP
在這個研究裡,科學家讓其中一種神經細胞 Müller glia cells 能夠大量表現 sEH,結果出現了視網膜病變開始的徵兆,包括了 pericytes 的衰變,acellular capillary 增生造成不正常血液運送,血清滲漏出血管到週邊的細網膜組織,最終造成視網膜的血液循環不正常,細網膜出血等等。但是,當用藥物抑制 sEH 的表現或功能的話,可以預防這些症狀的發生,表示 sEH 是造成視網膜病變的因子。研究作者表示,造成病症的原因可能並非是 DHA 或 epoxide 不足,而是因為其代謝物 19,20-DHDP 所造成的。他們接著發現另外有三個蛋白質和病症有關:presenilin 1 (PSEN1) [註 2], vascular endothelial-cadherin (VE-cadherin) 和 neural-cadherin (N-cadherin)。這三個蛋白質皆位於細胞膜中,PSEN1 和 cadherins 會和膽固醇(cholesterol)組合在一起成為細胞膜中的 lipid rafts,cadherins 的功用是把兩個細胞緊密結合。但是當 19,20-DHDP 增加的話,這些蛋白和膽固醇的相互結合會被影響,cadherins 會被內收進細胞中(endocytosed),使得細胞和細胞之間不再密合,並且內皮細胞的滲透度也增加了。
註 2: PSEN1 較為人知的可能是它的突變會導致阿茲罕默症
在老鼠實驗中,他們用了會在四個禮拜後出現高血糖(hyperglycaemia)症狀的糖尿病鼠。他們發現這些老鼠在三個月大的時候,視網膜內的 sEH 量會顯著增加。在六個月大的時候,視網膜裡的 sEH 活動會增加,並且出現視網膜病變的症狀。在一歲大的時候,sEH 的活動更為增加,並且老鼠眼內的 19,20-DHDP 也增加了。如果正常老鼠被餵食高醣、高脂肪連續二十週,出現了高血糖的症狀,但還沒有視網膜病變的情況,其 sEH 的表現量也有增高的現象。不過,在給老鼠 sEH inhibitor t-AUCB 後,19,20-DHDP 的生產量顯著降低了,視網膜病變的症狀也停止了。
重點整理:
- 糖尿病鼠的視網膜裡的 sEH 和 19,20-DHDP 量增加
- sEH 的過量表現會使正常老鼠的視網膜出現糖尿病鼠有的視網膜病變症狀。
- 19,20-DHDP 會影響細胞膜中膽固醇和 PSEN1, N-cadherin 和 VE-cadherin 的結合,造成細胞之間無法密合。
- sEH 的抑制劑可以預防周細胞的衰亡和血管滲透等視網膜病變的症狀。
Article:
Nature / A dark side to omega-3 fatty acids (Dec 2017)
Paper:
Hu et al, Inhibition of 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 prevents diabetic retinopathy. Nature (2017)
Other resources:
NIH / Omega-3 fatty acids
脂肪酸有不少功能,其中一個就是建構細胞膜,細胞膜的構造就是兩層尾對尾的脂肪酸(lipid bilayers),除此之外,它還參與了訊息傳遞(signalling)的功能。DHA 很容易被氧化,氧化後會產生調節訊息傳遞的物質 epoxide。epoxide 會被酵素 sEH (soluble expoide hydrolase) 降解變成 19,20-DHDP (19,20-dihydroxydocosapentaenoic acid),是視網膜裡 DHA 的主要代謝物。
之前的研究顯示,視網膜病變的要角是 VEGF (vascular emdothelial growth factor),這個蛋白質會在低氧的情況下表現,作用在血管內皮細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的接收器上(VEGF receptor),使血管變得脆弱易出血,用抑制 VEGF 的藥物可以使視網膜病變不再惡化,但並非對每個病患都有用,這表示 VEGF 可能並非唯一的致病因子。而這篇研究顯示,sEH 也參與了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 [註 1]。
註 1: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特徵有周皮細胞(pericytes)減少,無細胞微血管(acellular capillary)增生等等。)
DHA --> epoxide --> 19,20-DHDP
在這個研究裡,科學家讓其中一種神經細胞 Müller glia cells 能夠大量表現 sEH,結果出現了視網膜病變開始的徵兆,包括了 pericytes 的衰變,acellular capillary 增生造成不正常血液運送,血清滲漏出血管到週邊的細網膜組織,最終造成視網膜的血液循環不正常,細網膜出血等等。但是,當用藥物抑制 sEH 的表現或功能的話,可以預防這些症狀的發生,表示 sEH 是造成視網膜病變的因子。研究作者表示,造成病症的原因可能並非是 DHA 或 epoxide 不足,而是因為其代謝物 19,20-DHDP 所造成的。他們接著發現另外有三個蛋白質和病症有關:presenilin 1 (PSEN1) [註 2], vascular endothelial-cadherin (VE-cadherin) 和 neural-cadherin (N-cadherin)。這三個蛋白質皆位於細胞膜中,PSEN1 和 cadherins 會和膽固醇(cholesterol)組合在一起成為細胞膜中的 lipid rafts,cadherins 的功用是把兩個細胞緊密結合。但是當 19,20-DHDP 增加的話,這些蛋白和膽固醇的相互結合會被影響,cadherins 會被內收進細胞中(endocytosed),使得細胞和細胞之間不再密合,並且內皮細胞的滲透度也增加了。
註 2: PSEN1 較為人知的可能是它的突變會導致阿茲罕默症
在老鼠實驗中,他們用了會在四個禮拜後出現高血糖(hyperglycaemia)症狀的糖尿病鼠。他們發現這些老鼠在三個月大的時候,視網膜內的 sEH 量會顯著增加。在六個月大的時候,視網膜裡的 sEH 活動會增加,並且出現視網膜病變的症狀。在一歲大的時候,sEH 的活動更為增加,並且老鼠眼內的 19,20-DHDP 也增加了。如果正常老鼠被餵食高醣、高脂肪連續二十週,出現了高血糖的症狀,但還沒有視網膜病變的情況,其 sEH 的表現量也有增高的現象。不過,在給老鼠 sEH inhibitor t-AUCB 後,19,20-DHDP 的生產量顯著降低了,視網膜病變的症狀也停止了。
重點整理:
- 糖尿病鼠的視網膜裡的 sEH 和 19,20-DHDP 量增加
- sEH 的過量表現會使正常老鼠的視網膜出現糖尿病鼠有的視網膜病變症狀。
- 19,20-DHDP 會影響細胞膜中膽固醇和 PSEN1, N-cadherin 和 VE-cadherin 的結合,造成細胞之間無法密合。
- sEH 的抑制劑可以預防周細胞的衰亡和血管滲透等視網膜病變的症狀。
Article:
Nature / A dark side to omega-3 fatty acids (Dec 2017)
Paper:
Hu et al, Inhibition of 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 prevents diabetic retinopathy. Nature (2017)
Other resources:
NIH / Omega-3 fatty acids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