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rACC (rostr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rACC (rostr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10月14日 星期六

貴的藥讓你覺得副作用比較大

Placebo effects 是指吃了安慰劑後,病人以為吃的是真藥,因此覺得身體狀況有改善。但除了 placebo effects 外,還有一個相反的叫 nocebo effects,是指吃的是安慰劑,但病人覺得有出現副作用的症狀。Nocebo effects 通常會和 placebo effects 共生,當病人被告知這個要很有用,但是也有副作用的話,他吃下去後會覺得有用(placebo effects),但也會覺得有出現副作用的徵狀(nocebo effects)。會有 placebo effects 多是因為心理作用,之前有研究顯示,影響心理作用的因素之一包括廣告效應。另外藥物資訊也會影響 placebo effects,例如價格,很多人覺得越貴的藥越有效。(個人覺得有的沒的的直銷更強,像是加幣五、六千塊的鹼水機也有人買的下去,拿了新聞給他看了卻還是堅信喝鹼水能夠防癌。)

舊文:止痛藥為什麼會難產,是因為真的沒效用嗎?

這期 Science 有篇研究顯示,價格不只會影響病人對 placebo 的反應(貴的藥效果好像比較好),也會影響對 nocebo 的反應(貴的藥雖然效果好,但是副作用也比較大)。當病人被告知藥(其實是安慰劑)很貴時,就會覺得:嗯,藥真的有效,但我也強烈地感受到它的副作用。這篇研究領導人,同時也是為神經科學家 Dr. Alexandra Tinnermann 做了兩種膏藥,都是不含有效成分的安慰劑,然後把其中一包裝成比較貴的樣子,取名為 "Solestan® Creme",另一種包裝成便宜貨的樣子,命名為 "Imotadil-LeniPharma Creme",然後讓一群健康的受試者擦這兩種膏藥。他們跟受試者說這兩個膏藥是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atopic dermatitis),但是副作用是會對痛比較敏感(hyperalgesia),並且告知兩者的價格。

他們在受試者的手臂擦上其中一種膏藥,同時也擦了另一種被告知是不含有效成分的藥膏(Control),他們告訴受試者 Control 藥膏只是用來當作疼痛感覺的基線,和有效藥膏(貴的和便宜的)做比較用的。等幾分鐘讓藥膏被吸收後,在擦藥的地方用加熱器以 45C 的溫度刺激,結果擦貴的藥膏的受試者感受到痛的程度是擦便宜藥膏的兩倍,然後擦貴的藥膏的人覺得越來越痛,但是擦便宜藥膏的覺得後來變得比較不痛。他們也用 fMRI 測了大腦的影像,發現脊髓裡對痛覺敏感的區塊。擦了比較貴藥膏的人,他們的大腦的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 PFC)和接連腦部和脊髓的 periaqueductal gray (PAG) 的活躍程度升高了,而在 PFC 附近的 rACC (rostr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的活動程度則是減少了。有趣的是在其他的研究中,對安慰劑(placebo)有反應的人的 PFC 和 PAG 活躍程度也有增加,顯示脊髓參與了痛覺認知的處理過程,不管安慰劑是增加或是減少痛的感覺。在 rACC 的部分,如果更多的痛是被預期的, rACC 的活動就比較低,而隨著痛感的減少,rACC 的活動會增加。以上結果顯示了 rACC, PAC 和脊髓之間的合作關係,還有其在價格和痛覺認格知上的影響。



Articles:

Science / Pricier meds mean worse side effects, thanks to ‘nocebo’ effect (2017)

L Colloca, Nocebo effects can make you feel pain Negative expectancies derived from features of commercial drugs elicit nocebo effects. Science (2017)


Paper:

A Tinnermann et al, Interactions between brain and spinal cord mediate value effects in nocebo hyperalgesia. Science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