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的代價:無處不在的鉛
然而,這份繁榮背後隱藏著一個不易察覺的代價 —— 嚴重的鉛污染。
經濟的繁榮使得貨幣流通的需求量大增,羅馬帝國擴張越大,就有越多的貨幣流通,需要大量的銀幣,也因此需要開採大量的銀礦來制幣。
▍羅馬貨幣的演變
羅馬早期是使用銅幣 aes,隨著羅馬帝國擴張,他們發現銀比較值錢,也比較方便,原本要用很多銅交易的東西,可以用少少的銀交換。
- 西元前 310 年:第一枚 denarius,含有 6.8g 的銀。
- 西元前 211 年:成為主流貨幣,含有 6.8g 的銀 4.5g 的銀。
▍羅馬人鑄造銀的兩個步驟
為了打造羅馬帝國流通的銀幣 Denarius,羅馬人大量開採銀礦,這些礦多為方鉛礦(Galena),在提煉過程中會釋放大量含鉛氣體。
- 礦石加熱:首先加熱礦石,分離金屬與岩石。
- 冶煉銀礦:接著將銀鉛礦石加熱至 960°C 以上以熔出銀。銀熔化後被倒入模具製成銀錠,以便運輸和鑄幣。但在這個過程中,鉛會氧化成氣體(一氧化鉛)釋放到大氣中。固體的鉛則用來建造管道。
▋鉛不只來自工業,也潛藏於日常生活中
除了銀幣冶煉造成的鉛污染,古羅馬人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斥著鉛,陶瓷、化妝品、染料、水煙管道,甚至加在酒中的甜味劑中都含有鉛。
當時已有人意識到鉛的危險。著名的羅馬博物學家、海陸軍司令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 Gaius Plinius Secundus),在其著作《自然史》(Naturalis Historia)中,就曾將化妝品中的白鉛粉稱為「致命毒藥」(deadly poison)。
註:Gaius Plinius Secundus 的英文為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其著作《自然史》Naturalis Historia (拉丁文) 的英文為 Natural History,又譯為《博物志》,詳盡地記述了作者所生活時代的幾乎所有方面的知識,被認為是百科全書的起源。
▋格陵蘭冰層揭露的鉛污染歷史
為了要了解鉛污染對羅馬人的影響,McConnell 和他的團隊採集了格林蘭島上冰山中,代表西元前 1100 年到西元 800 年間的冰層,取了羅馬時期每年 12 個樣本作分析。
透過氣候的歷史數據,包括季風和濕度等等,他們模擬了歐洲上空的鉛含量必須有多高才能解釋冰層中的鉛含量,結果透露了羅馬經濟與鉛污染的連動關係:
- 政治因素:羅馬共和國到羅馬帝國的過渡時期是一個充滿內戰和經濟停滯的時期,在共和國的最後幾年,流通的銀幣數量減少,鉛含量也較低。
- 戰爭時期:在第二次布匿戰爭(Second Punic War, 218-201 BCE)期間,羅馬和迦太基(Carthage)之間發生戰爭時,含鉛量劇烈下降。大部分的錢都用在戰爭上,而不是鑄幣上。
- 羅馬帝國時期:污染程度在西元一世紀達到高峰,當時的含鉛量是西元前 11 世紀的六倍。
- 安東尼大瘟疫(Antonine Plague, 165-180 CE):165 年爆發的瘟疫造成約 10% 人口死亡,含鉛量下降到羅馬世紀之前,然後維持在這個含量五百年。
- 經濟衰退和貨幣貶值:隨著戰爭和疫病,羅馬的經濟衰退,流通的貨幣變少了。羅馬政府不斷降低 Denarius 銀幣中的含銀量,導致鑄造新幣所需的純銀減少,也間接降低了鉛排放。

▋鉛污染對羅馬人的潛在影響
冶煉每一克銀的同時,會產生約 10 公斤的鉛。羅馬時期每年會產生 3-4 噸的含鉛氣體,整個羅馬治世期間累積排放可能高達 500 公噸。
他們進一步套用現代評估鉛暴露對認知功能影響的公式,估算出生活在羅馬治世時期的人,其平均血鉛濃度可能遠高於之前或之後的時代。這可能會導致認知功能衰退,平均智商(IQ)可能因此下降了 2.5 到 3 分。
不過,羅馬人智商下降的原因可能不只是鉛中毒,智商下滑的原因也可能與其他因素有關,例如戰爭壓力、糧食短缺與疾病流行等。儘管如此,鉛作為神經毒素,其長期接觸對人類健康的傷害絕對不容小覷。
▋閒聊
看到冶煉銀的那一段有沒有覺得,天啊這污染也太嚴重了吧!好恐怖~
但是,羅馬帝國的鉛污染還是比 20 世紀工業革命時要低很多。😂
☕️ 如果你喜歡這篇內容,歡迎賞一杯咖啡。😊
合作邀約: nonproscience@gmail.com
📍文稿:科普文、公司文、產業文等等
📍諮詢:實驗設計、加拿大研究所、生科產業
Articles:
Ancient Romans likely breathed lead pollution | Science (2025)
Rise and fall of Roman Empire exposed in Greenland ice samples | Science (2018)
The Roman Denarius: A History Of The Iconic Silver Coin
Ris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Documented in Greenlandic Ice
Literatures:
JR McConnell, NJ Chellman, A Plach et al. Pan-European atmospheric lead pollution, enhanced blood lead levels, and cognitive decline from Roman-era mining and smelting. PNAS (2025) DOI: 10.1073/pnas.24196301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發表意見